制衣廠引入自動化生產線 投巨資節能減排
3月5日,2012~2013年度“恒生泛珠三角環保大獎”名單出爐,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榮膺金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35161.htm記者日前走進這家全球最大的純棉襯衫制造及出口商,發現溢達雖身處傳統行業,卻立志做非傳統企業。溢達去年上榜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今年加大力度提高生產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并投巨資建設節能減排項目。
引入自動化設備
制衣工人以一頂三
走進廣東溢達在高明區的花園式廠房,沒有擁擠的工人,也沒有機器的隆隆聲。
制衣車間內,工人正在忙碌地將衣領、衣袖等原料裝進夾具,放到指定位置,按下機器上的按鈕。隨后,夾具里的衣袖自動在電動縫紉機上快速移動,一針一針,非常精準地落到指定位置。
“是不是與你印象中的制衣車間很不一樣?”車間高級經理張雄顏介紹,“我們公司已有兩條這種大規模自動化、半自動化制衣生產線。”
這套新近上馬的自動化生產線,令工人操作更簡單,一位工人可以同時控制兩三臺機器。工人的手和腳徹底地解放出來處理更多工序,徹底顛覆了“腳不離車,手不離片”的傳統制衣車間印象。
新員工上崗前的培訓時間也大幅縮短。“10年前我學制衣需要一年才熟悉各種工序,現在新工人一周就可以上手操作了。”制衣廠梭織車縫部助理主任肖琴說。
開發高端的生產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是溢達作為傳統紡織企業走高新化道路的一個重要舉措。溢達集團研發總監張玉高說,自動化生產模式今年將會大幅推廣,目標是在今年內實現整個集團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0%。
啟動培訓生項目
以“新腦”管理生產
去年6月,會計專業畢業的高明本地大專生黎少娟成功通過面試進入溢達公司,同黎少娟一批進來的還有其他59名大專生,他們有著同樣的身份——生產培訓生。作為90后,這批新人非常熟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技術、新工具。
無論是推行生產自動化還是研發新產品,人才是最重要的。為了適應公司的自動化生產需要,溢達啟動了“生產培訓生”項目。溢達中國區成衣總監黃坤宇表示,培養對象以本地大專生為主,培養方向是生產一線的管理人員,直接面對工人。
黃坤宇說,“生產培訓生要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對新科技具有很好的掌控能力,也有一定的英文水平,可以迅速學會公司的新設備,并清晰地將公司的信息下達到一線生產工,能有效地輔助自動化生產。”
黎少娟介紹,在剛進來的兩個半月,她學習車縫整件衣服,熟悉各項生產工序,還進入生產線跟指導工學習。每個周末還需參加相關的理論培訓課程,與其他生產培訓生們互相交流學習。
如今,生產培訓生們已經對車間的各項生產步驟和生產設備的運用了如指掌。去年12月以來,黎少娟和一起進來的培訓生們就獨立進入不同的車間,對車間的工人進行生產輔導。
太陽能光伏發電
綠色能源助力減排
“今年,我們還將建成太陽能光伏發電、熱電廠煙氣脫硝和污水深度處理三大項目。”溢達能源管理副總監范海超介紹,“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后,一年發電量達到600萬千瓦/時,可以有效緩解白天用電高峰期的壓力。”
傳統的面料生產企業是能耗和排污大戶,溢達正通過技術革新改變人們的刻板印象。
在溢達的5E企業文化里,其中一個E就是環保意識(Environment)。環保理念滲透到公司的每一個細節,員工用手機就可輕易查詢電子工資條,廚房煮菜的能源是來自熱電廠的蒸汽,餐廳打包用環保紙袋,廠區之間、廠區與生活區之間有免費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中水回用項目在2012年建成投產,經過深度處理,現在每天約3000噸水回用到對水質要求最嚴格的生產流程。”對于溢達環保工程的效果,范海超了然于胸:“近年來,溢達還投資200多萬元,把所有燃燒工業重油的鍋爐改成以清潔的天然氣為燃料,大大減少了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目前為止,溢達共更換了近3萬支LED照明燈管,僅此一項每年節約電量就達到300萬千瓦時。”
光伏發電相關文章:光伏發電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