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器件并聯中的勻流匹配問題
3 測試結果和計算匹配
應用戶要求,尚需給出在ITM=300 A,即ITAV=100 A時的并聯均流匹配的分組結果,這是實際使用中的真實的常規情況。為此,以ITM=300 A為中心,分別以150 A和450 A作為新的V1、V2值的測試或計算電流,利用表1 中的450 A的結果,再加150 A的結果,如表2 所列。在表2中的參數上加了角標O,是為了和表1中的參數符號相區別,表2中的數據一目了然,無需多加說明。
4 結語
1)由表1 到表2,從I TM=900 A到ITM=300 A,也即從通態伏安特性曲線的高電流段下降到低電流段,反映結電壓的門檻電壓是降低的,這正是并聯均流所需要的。而反映體內壓降的斜率電阻是稍許增加的,但這并不影響并聯均流。出于并聯均流的需要,在產品樣本中,給出兩套通態門檻電壓、通態斜率電阻值是完全必要的,有的國外樣本就是這樣做的。
2)兩個表中的數據都是近期在聯均流測試中獲得的數據,看上去有些理想化,不夠典型,但作為并聯均流測試篩選匹配器件的方法是很清晰的。通常認為并聯均流的器件必須選同一批次的,因而測試篩選匹配工作容易得多,即免去了開通時間一致的匹配篩選。器件并聯均流中的測試(或計算)電流的選取必須由用戶的實際電流而定,這是特別要注意的前提條件。
3)上述并聯均流的方法是經過多次失敗總結而得來的,我們曾采取的方法有:
(1)將注重點放在開通參數上,如確保觸發參數一致,然而,當在應用中確保了門極觸發脈沖的幅度和寬度后,其對并聯均流的影響很小;
(2)將注重點放在通態平均電流IT AV和通態平均壓降VT上,按文獻[1]提供的均流系數的方法進行匹配篩選,雖然通過了用戶的應用要求,但總還不夠理想,這是因為通態平均壓降VT 反映的是穩定后的平均效果,這樣變化因素更多更難控制,不如采用瞬時值優越;
(3)采用額定通態峰值電壓VTM值進行匹配篩選,僅以一點值且往往又不是真正的工作點值為篩選參數,所以其局限性更大。
4)一臺整機的均流器件的更換,原則上是采用同一批次器件。如果更換為不同廠家的產品,就必須在同一條件下,選通態門檻電壓、通態斜率電阻值完全近似的,且還必須測試開通時間并匹配,否則并聯均流會失敗。這方面的教訓也很多。
5)大量器件(如8個及以上)在一條線上并聯裝配,因磁場作用,往往出現邊緣電流集中的問題,由于和現場關系密切,對用戶來講,會認真解決的。
6)實踐反復證明,依據用戶的要求,采用V1、V2值的測試(或計算)確定通態門檻電壓、通態斜率電阻值,進而匹配均流器件是一個方便簡捷實用的好辦法。按照這樣的均流匹配方法,在一定條件下,省掉電抗器,實現了晶閘管的直接并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