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電池內阻及其同蓄電池各類失效模式的關系
蓄電池的不同失效模式反映在內阻變化的幅值并不一樣。日本JSB電池公司就失水模式和腐蝕模式的區別進行了研究。其研究采用直流放電方法,測量電壓的跌落來計算電池的歐姆內阻。
圖2-12 是不同劣化模式下的電池放電曲線。與一般的腐蝕模式對比可以發現:同樣的歐姆內阻變化幅度,失水模式能提供的輸出容量比腐蝕模式的要低。
另外的電池劣化模式也從不同的角度影響電池的內阻,除腐蝕和失水外,活性物質的不同結晶狀態也影響輸出容量和內阻。
充電狀態SOH影響內阻值,對處于正常浮充電壓一定時間后的電池,可以認為是在完全充電狀態。
溫度對電池內阻影響甚微,低溫有些影響。在運行條件較好的場合,可以不考慮溫度的影響。
4.6 現場測量與數據分析
對1組12V電池進行了測試,規格為100Ah/12V,18只串聯,現場使用約1年,處于浮充狀態。
接入BM6500系統,在線測量電池電壓和內阻數據。

第二次內阻測試的平均值為6.29,去除壞值(No9、No10)后的平均值為6.08,No9電池內阻偏離平均值31.9%,No10電池內阻偏離平均值28.5%。
對No9、No10單獨恒流放電,測試實際容量。放電電流10A,記錄放電電壓和環境溫度。
根據0.1C放電的容量公式計算,
No9電池的實際容量:(6*60+38)/600/0.98=67.7%
No10電池的實際容量:(7*60+17)/600/0.98=74.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