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研發進展可人:盤點近期出現的電池技術
那些新奇的微生物“發電”新技術
可以說,幾乎任何類型的有機廢物材料都可作為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產電塬料,如麥草秸稈、動物糞便以及葡萄酒、啤酒或奶制品行業的廢水等。但不管什么類型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所採用的塬料本質上都是糖類、醇類、蛋白質等有機物。
專家評析:
利用尿液或者乳清來制造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實驗室進行基礎研究是可行的,以上兩個發現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實現的。在尿液制作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利用了無疾病人員正常代謝產生的尿液作為培養液,對來自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進行“馴化”,以此構建的微生物燃料電池得到了極小的電能。由于微生物在低濃度的情況下對有機塬料是可以正常啟動的,但在高濃度下,則要進行稀釋。同時,如果在實際運行中找到合適的產電微生物及高效的電池配置,也能廣泛地利用各種成分的尿液或乳清,并提高電能。
“血糖發電”:日本東北大學開發出了一種利用血液中的糖分發電的燃料電池。這樣的生物電池可為植入糖尿病患者體內的測定血糖值的裝置提供充足的電量,為心臟起搏器提供能量。
“尿液發電”:為處理密閉的宇宙飛船裡宇航員排出的尿液,美國宇航局設計了一種巧妙的方案:用微生物中的芽孢桿菌來處理尿液,它會產生氨氣,以氨氣作為微生物電池的電極活性物質,這樣既處理了尿液,又得到了電能。一般在航天條件下,每人每天排出22克尿,能得到47瓦電力。
“乳清發電”:希臘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以乳清為塬料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人員表示,乳清是制造奶酪的副產品,該研究可讓工廠從乳清等有機廢物中回收能源。乳清富含乳糖,微生物燃料電池中的微生物通過消耗乳糖來產生電流。這種新型燃料電池雖然最近幾年才走進大眾的視野,但它正在吸引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人們希望它在處理廢物的同時產生電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