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25T1024 FLASH的高速SPI接口設計
SPI_CTRL控制模塊可將發送緩沖區0的數據讀出來,經過并串轉換,發送到串行線SI上,并且控制從串行線SO上接收數據,存儲在接收緩沖區,并行數據轉換成串行輸出由并串轉換狀態機來控制實現,見圖3。

各狀態含義如下:
TX_IDLE:等待主機設置控制寄存器的GO位,如果置“1”,表示準備開始傳輸,跳入下一狀態TX_ADDR。
TX_ADDR:當傳輸長度小于等于32位時,跳入下一狀態PARALELL_DATA。
PARALELL_DATA:如果GO為1,在此狀態TIP將被置“1”,說明傳輸開始,傳輸的計數器開始計數。
SERIAL_DATA:并行數據轉換為串行數據發送出去,當CNT_SHIFT計數器減到0時,傳輸結束,狀態跳入TX_IDLE。
2.3 串行移位時鐘設計
SPI串行線上的主從設備必須根據具體要求設置匹配的傳輸時序模式,時序只有匹配,數據傳輸才能正常進行。如果設置的不匹配,可能導致數據接收方和發送方在同一時鐘沿作用,而使數據傳輸失敗。本設計中的時鐘僅支持SP0模式,即串行時鐘處于空閑電平時,空閑狀態時鐘的極性電平為低,在時鐘的前沿采樣數據,時鐘后沿串行線上數據變化。
在采樣時刻,線上數據必須已經穩定可靠,因此數據發送端設備應提前將數據移出到數據線上,本SPI接口電路設計在同一串行移位時鐘周期中的前一個時鐘沿(即相反時鐘變化方向)將數據移出,移位時鐘設計為系統時鐘的兩分頻,為40/2MHz。
2.4 SPI相關寄存器描述
在本設計中,共有四種32位寄存器,包括控制寄存器,從設備選擇寄存器,加載配置數據起始寄存器以及加載配置數據完成寄存器。
控制寄存器用來控制配置信息加載方式,即:片外FLASH加載方式或主機直接加載方式。當選擇片外FLASH加載方式時,控制寄存器還用來控制一次數據傳輸的長度。CTRL寄存器的具體描述見表1。

從設備選擇寄存器的SS位置“1”時,表示選中從設備。置“0”表示不選擇任何從設備,本設計僅支持一個從設備。
加載配置數據起始寄存器的SPICFGSTART位置“1”時,配置數據自動從FLASH中讀取并寫入到DPRAM中,置“0”不進行讀FLASH操作。
加載配置數據完成寄存器為只讀寄存器,用來判斷數據是否已經加載完成。
2.5 SPI緩沖區設計
圖4所示為主機可直接訪問的SPI接口內部DPRAM發送和接收數據緩沖區。

SPI發送數據緩沖區深度65,數據位寬32位,其中地址22’h 3e0600存放訪問AT25F1024存儲器的指令,當進行寫操作時,從數據發送緩沖區最低位地址22’h3e0604開始,將數據搬運出來,串行發送到AT25F1024存儲器。
SPI接收數據緩沖區深度65,數據位寬32位,其中地址22’h3e0400緩存讀取的AT25F1024配置和狀態信息,偏移地址22’h3e0404~22’ h3e0500緩存指定FLASH讀取的總線配置數據數據,最大緩存2048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