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處理器MPC8250與CF卡的接口設計
當寫入一個扇區的數據時,首先比較所寫入的扇區號(CurrSectorNum),是否與備份數據的扇區號(SaveSectorNum)一致,如果一致,則把數據寫入備份數據中,并且設置SectorDirty為“1”;否則,判斷備份數據是否更改,即SectorDirty是否為“1”;如果不是,則從CF卡中讀取扇區號為CurrSectorNum的數據到tempSect中;否則,先把tempSect的數據寫回CF卡,然后從CF卡中讀取扇區號為CurrSectorNum的數據到tempSect中。最后,設置備份數據扇區號SaveSectorNum為當前數據的扇區號CurrSectorNum,將指定數據寫到備份數據中,并且設置SectorDirty為“1”。
2.3 讀寫數據的相關寄存器
根據CF卡標準,不能直接訪問CF卡的數據區域,而需要通過訪問CF卡內的相關寄存器(這些寄存器的基地址在CF卡初始化時配置,見2.1節)間接讀取或者寫入數據。在訪問CF卡時必須對它們進行正確配置:
(1)扇區數目寄存器(Sector_CNT Register)
讀寫操作時,保存需要傳送的扇區數目。如果為0,則選擇256個扇區;如果操作成功,操作結束時此寄存器為0;如果操作不成功,此寄存器包含了有待完成的扇區數目。
(2)磁頭寄存器(Select_HEAD Register)
其中包含了LBA位(1比特),用于設置地址訪問方式?!埃薄保煟蹋拢粒撸停铮洌澹牉檫壿嫷刂吩L問方式,“0”為柱面/磁頭/扇區訪問方式。本系統選擇邏輯地址訪問方式,則該寄存器還包含了邏輯地址的24~27位。
(3)扇區編號寄存器(Sector_NUM Register)
在采用邏輯地址訪問方式時,該寄存器包含了邏輯地址的0~7位。
(4)柱面低位寄存器(Cylinder_LO Register)
在采用邏輯地址訪問方式時,該寄存器包含了邏輯地址的8~15位。
(5)柱面高位寄存器(Cylinder_HI Register)
在采用邏輯地址訪問方式時,該寄存器包含了邏輯地址的16~23位。
(6)狀態寄存器(Status Register)
反映了CF卡的狀態,其中包含了CF卡忙(Busy)位、出錯位(Err)、是否準備就緒位(Rdy)等。
(7)數據寄存器(Data Register)
存放讀寫數據,是一個16位寄存器。
2.4 讀數據
從CF卡讀取一個扇區的數據,如圖3所示。因為系統采用的CF卡的扇區大小為:SectorSize = 512字節,假設讀寫數據的地址為Addr,則該地址所在的扇區號為:
Sector = Addr % SectorSize。
首先配置寄存器,設置讀取的扇區數目、相應地址和訪問模式;然后發送讀命令(0x20),等待CF卡空閑且準備就緒,再從數據寄存器中連續讀取一個扇區的數據;完成讀取后,等待CF卡空閑;程序返回。
2.5 寫數據
將數據寫入CF卡的操作與從CF卡讀取數據的操作類似,如圖4所示。首先配置寄存器,設置寫入的扇區數目、相應地址和訪問模式;然后發送寫命令(0x30),等待CF卡空閑并且處于準備狀態,連續向數據寄存器寫入一個扇區的數據;完成寫入后,等待CF卡空閑,程序返回。
本設計采用的操作系統是μC/OS——一個源代碼完全公開的嵌入式操作系統。所有讀寫CF卡的函數都用C語言編制,并能在系統中有效工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