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內部定時/計數器和中斷系統
上講通過講述用單片機控制一個外部的LED閃爍實驗來向讀者介紹了單片機的工作原理與開發流程。這一講將介紹單片機內部非常重要的兩個資源——定時/ 計數器和中斷系統。通過該講,讀者可以掌握定時器的工作原理和單片機的中斷系統。
從而設計定時器計數程序和中斷服務程序。
一、原理簡介
首先讓我們舉鬧鐘為例,將它定時在一分鐘后鬧鈴,這就需要秒針走一圈(60 次)。即一分鐘時間轉化為秒針走的次數,也就是計數的次數,計數到了60 次然后鬧鈴,而每一次計數的時間是1 秒。
單片機內部的定時/ 計數器跟鬧鐘類似,可以通過編程來設定要定時的時間、定時時間到了進行相應的操作。那么在單片機內部計數一次的時間是多少呢,51 單片機輸入的時鐘脈沖是由晶體振蕩器的輸出經12 分頻后得到的,所以定時器也可看作是對計算機機器周期的計數器。因為每個機器周期包含12 個振蕩周期,故每一個機器周期定時器加1,可以把輸入的時鐘脈沖看成機器周期信號。故其頻率為晶振頻率的1/12。如果晶振頻率為12MHz,則定時器每接收一個輸入脈沖的時間剛好為1μs。在本實驗套件中采用的是11.0592M 的晶振,故每接收一個輸入脈沖的時間約為1.085μs。實現精確定時在實際項目應用中非常重要,因為往往需要用到精確定時一段時間,然后定時時間到的時刻做相應的任務。
那如何編程實現定時時間呢?首先先簡單介紹下本實驗板上單片機(STC89C52)內的定時器資源。STC89C52 內有三個定時/ 計數器, 分別為T0、T1 和T2。其中T0、T1 工作方式一樣,一并介紹。
T2 的工作方式稍有區別,這里不做介紹,實驗套件光盤中有實際應用程序。同時,單片機中的定時器和計數器是復用的,計數器是記錄外部脈沖的個數,而定時器則是由單片機內部時鐘提供的一個非常穩定的計數源。本講中,以T0、T1 作為定時器來進行實例介紹使用。
了解了單片機內的定時器資源后,接下來我們來對定時器寄存器進行詳細介紹。TMOD(見表1)、TCON(見表3)與定時器T0、定時器T1 間通過內部總線及邏輯電路連接,TMOD 用于設置定時器的工作方式,TCON 用于控制定時器的啟動、停止,標志定時器的溢出和中斷情況。當設置了定時器的工作方式并啟動定時器工作后,定時器就按被設定的工作方式獨立工作,不再占用CPU 的操作時間,只有在計數器計滿溢出時才可能中斷CPU 當前的操作。
表1 TMOD寄存器
表中各位(從左至右為從高位到低位)含義如下。
TMOD 的低4 位為定時器0 的方式字段,高4位為定時器1 的方式字段,它們的含義完全相同。
M1 和M0 :工作方式控制位,其定義如表2 所示( 其中i=0,1)。
表2 定時器工作方式控制位
:功能選擇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