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XIP技術的ARM Linux系統的研究與移植

        基于XIP技術的ARM Linux系統的研究與移植

        作者: 時間:2012-11-26 來源:網絡 收藏

          6 系統與性能測試

          6.1 系統啟動

          完成整個系統的制作并逐步調整后,使用 Jflash 燒寫Bootloader,然后利用Bootloader的tftp 工具,從宿主機下載內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統映像并燒寫到閃存上,最后啟動開發板,引導系統。從串口輸出系統中的啟動信息可以看出,系統依次進行CPU 片級初始化、板級初始化和一些子系統初始化、并加載根文件系統,進入Busybox 的Shell 命令行,說明系統啟動成功。

          6.2 系統啟動時間測試

          本文采用開發板上 OSCR 寄存器測量內核映像解壓所節省的時間,使用內核全局變量jiffies 測量啟動過程各個部分的時間,測量所得時間數據如表2 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 Bootloader 啟動時間與內核映像無關,當Bootloader 引導非壓縮的Image 時,把內核映像拷貝到主存RAM 中需要耗費拷貝的時間。對于zImage,解壓縮過程需要耗費545ms,而xipImage 則不需要。在xipImage 執行過程中,需要額外拷貝內核映像中可讀寫的數據段部分,因而內核啟動時間要比zImage 要略長一下,但綜合整體時間,使用Kernel XIP 執行方式的系統能有效的縮短系統啟動時間。

          6.3 系統內存使用測試

          本文利用 RAMUST 和free 工具,測量系統使用的主存情況如表3 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采用 Kernel XIP 的xipImage 內核映像通過增加對Flash 的使用需求,可以顯著減少主存SDRAM 的使用量,Flash 上的內核代碼的執行,不需要持續間斷的動態刷新,從而降低了系統的整體功耗和成本。

          總結:本文在通用Linux 2.6.12 內核基礎上,以深圳億道公司的XSBase255 開發板為硬件平臺,研究并實現了以Kernel XIP 方式運行的 Linux 系統的移植,通過系統與性能測試,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XIP技術 ARM Linux系統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绍兴县| 西宁市| 鄂伦春自治旗| 嫩江县| 西丰县| 剑河县| 舞阳县| 教育| 广德县| 永善县| 手机| 静宁县| 花莲县| 镇巴县| 黔南| 油尖旺区| 海淀区| 崇信县| 炎陵县| 普宁市| 万盛区| 新乡市| 北安市| 岳普湖县| 罗甸县| 德安县| 柯坪县| 沅陵县| 灵石县| 屏山县| 太原市| 巴南区| 襄垣县| 安福县| 姚安县| 广宗县| 化隆| 商都县| 乌兰浩特市| 阿克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