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音視頻技術須大步跨入產業化
——
在中國數字音視頻領域,憑借對技術標準的控制,國外廠商成功擠占了產業鏈的上游,依靠征收版權費和專利費,獲取了大量的利潤。而繼去年3月,AVS成為中國數字視頻編碼國家標準,率先打破這一局面后,我國數字音頻技術今年也取得突破性進展。
1月20日,信息產業部、國家廣電總局等部委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在人民大會堂聯合召開了加快推進數字音視頻產業化暨數字音頻標準發布會。會上,信息產業部正式發布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數字音頻電子行業標準——《多聲道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規范》。這一標準的頒布實施,將有力推進我國數字音視頻產業的發展。
音頻標準填補國內空白
“數字音視頻產業是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育數字音視頻產業群是‘十一五’時期信息產業的重要任務。數字音視頻產業日漸成為標準競爭異常激烈的領域,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成為其特點。”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說。
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是數字音頻產業的核心技術。然而長期以來,該技術一直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目前,中國音頻產品相關企業每年向國外企業和組織交納的數字音頻技術許可費用高達數億美元。跨國公司往往通過控制標準的制定來壟斷市場,保持優勢地位,獲得高額而穩定的收益。
面對這些情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司司長許勤說:“目前我國音視頻產業正面臨著嚴重的知識產權、反傾銷等多種壓力和挑戰,急需音視頻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是音視頻產業關鍵的核心技術之一,掌握了該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對于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數字電視、IPTV、數字廣播等媒體的應用,數字音頻技術越來越成為業內廠商關注的焦點。若想讓中國人真正聽到屬于自己的聲音,國內廠商必須掌握技術主動權,制定音頻技術的中國標準已經勢在必行。
基于此,在國家有關部門、廣東省政府大力的支持下,廣州廣晟數碼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多聲道音頻信源編解碼技術(DRA),申請了兩項國際發明專利和12項國內發明專利,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
該技術擁有壓縮效率高、音質好、解碼復雜度低和容錯能力強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數字電視、數字音頻廣播、寬帶多媒體及移動多媒體等領域。婁勤儉對此給予高度評價:“多聲道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規范擁有數字音頻核心技術知識產權。該標準的頒布將為數字音頻產業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撐,對于我國數字音頻領域的快速突破和發展起到帶動作用。”
產業化是破冰關鍵
目前音頻行業標準剛剛確立,亟待形成良性的發展產業化格局。單純一個企業,很難構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音頻行業標準只是我國音視頻產業發展的第一步,要想打破國際專利壟斷的堅冰,產業化是關鍵。
廣東省常務副省長鐘陽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數字音視頻產業成功的標志不是發布標準,關鍵是走向市場,形成產業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