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器的基礎知識
輸入部分 邏輯部分 輸出部分
(1)輸入部分:由各類按鈕開關、行程開關、接近開關、轉換開關等主令電器構成。
主令電器——自動控制系統中用于發送控制指令的電器。
(2)邏輯部分:由各種繼電器及其觸點組成的實現一定邏輯功能的控制線路。
繼電器——一種根據某種輸入信號,接通或斷開控制電路,實現自動控制和保護電力拖動裝置的自動電器。
(3)輸出部分:由各種電磁閥線圈,接通電動機的各種接觸器和信號指示燈等執行電器構成。
接觸器——是一種用來頻繁地接通或斷開交、直流主電路及大容量控制電路的自動切換電器。是一種依靠電磁力的作用使觸頭閉合或分離來接通和斷開電動機(或其他用電設備)電路的自動電器。
電器的定義、分類及電磁式電器的工作原理
一、電器的定義和分類
電器——自動或手動接通和斷開電路,能實現對電路或非電對象切換、保護、檢測、變換和調節目的的電氣元件
分類:
低壓電器——交流1000V或直流1200V以下
(一)按工作電壓等級分
高壓電器——交流1000V或直流1200V以上
手動電器——需人工直接操作才能完成指令任務
(二)按動作原理分
自動電器——按照電的或非電的信號自動完成指令任務
(三)按用途分 1. 控制電器——用于各種控制電路和控制系統
2. 主令電器——用于自動控制系統中發送控制指令
3. 保護電器——用于保護電路及用電設備
4. 配電電器——用于電能的輸送和分配
5.執行電器——用于完成某種動作或傳動功能
電磁式電器——依據電磁感應原理工作
(四)按工作原理分
非電量控制電器——靠外力或某種非電物理量的變化而動作
二、電磁式電器——電氣控制線路中使用量最大,類型很多,工作原理和構造基本相同
感測部分——電磁機構
主要組成部分
執行部分——觸頭系統
(一)電磁機構
作用:將電磁能量→機械能量→觸頭動作→接通或分斷電路
組成:吸引線圈、鐵心、銜鐵等
1. 常用的磁路結構:(見教材P7 Fig1-1)
2. 吸引線圈:將電能轉換成磁場能量。按通入吸引線圈的電流種類不同,可分為直流線圈和交流線圈
3.鐵心:直流電磁鐵的鐵心——整塊鋼材或工程純鐵制成。在直流情況下,線圈發熱而鐵心不發熱,所以吸引線圈做成高而薄的瘦高型,且沒有骨架,線圈與鐵心直接接觸,易于散熱。
交流電磁鐵的鐵心——硅鋼片疊鉚而成。在交流情況下,鐵心中有磁滯和渦流損耗,線圈和鐵心都發熱,所以,吸引線圈有骨架,與鐵心隔離,并做成矮胖型,有利于鐵心和線圈散熱。
(二)電磁吸引力與特性
在氣隙值δ及外加電壓值一定時:
直流電磁鐵——電磁吸引力為恒定值
交流電磁鐵——電磁吸引力隨時間變化
電磁吸力平均值
吸力特性——電磁吸力Fat隨銜鐵與鐵心間氣隙δ變化的關系曲線(見教材P8 Fig1-2)
(三)反力特性和返回系數
反力特性——反作用力Fr(由觸頭彈簧、反作用力彈簧產生)與氣隙δ的關系曲線
返回系數——釋放電壓(或電流)與吸合電壓(或電流)的比值,用β表示(反映
電磁式電器靈敏度的參數),β大而靈敏度高。
(四)交流電磁機構中短路環的作用
由交流電磁吸力公式可知:Fat有兩個分量:
1. 恒定分量Fo,其值為最大值的一半
2. 交變分量F ,F =Focos2ωt,其幅值是最大吸力值的一半,并以兩倍電源頻率變化
總的電磁吸力Fat從0~Fatm變化,曲線如教材P9 Fig1-3所示。由圖1-3曲線可見:電磁機構在工作中,銜鐵始終受到反作用彈簧、觸頭彈簧等反作用力Fr作用。盡管電磁吸力的平均值Fo大于Fr,但在某些時候,Fat仍將小于Fr(見圖中斜線部分)。當FatFr時,銜鐵開始釋放;當Fat>Fr時,銜鐵又被吸合,周而復始,使銜鐵發生振動,發出噪聲。
引入短路環——消除振動和噪聲。
具體辦法:見教材P9 Fig1-4。
三、電器觸頭系統和電弧
(一)觸頭系統——電器的執行部分,用于通斷電路。
材料:銅質、銀質
結構:橋式、指型 (見教材P10 Fig1-5)
(二)電弧的產生及滅弧(請同學自學教材P10~P11的內容)
產生:觸頭間氣體在強電場作用下的放電現象
滅弧關鍵:采取措施使電弧迅速冷卻,從而熄滅。
開關電器
一、刀開關——結構最簡單,應用最廣泛的手控電器。用于低壓電路不頻繁動作。
文字及符號:教材P13 Fig1-10
二、轉換開關(組合開關)——手控電器。在機床電氣設備中,主要作為電源引入開關;或直接用于控制非頻繁起動和停止的小容量異步電動機。
文字及符號:教材P13 Fig1-12
三、自動開關(自動空氣斷路器)——低壓電路中常用的具有保護環節的斷合電器。
當電路發生嚴重過載、短路以及失壓等故障時,能自動切斷故障電路,保護串接其后的電氣設備;正常情況下,也可用于不頻繁地接通和斷開電路及控制電動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