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ISO標準和過程改進技術對我國軟件企業的啟示

        ISO標準和過程改進技術對我國軟件企業的啟示

        作者: 時間:2012-05-16 來源:網絡 收藏
        國貿工部(DTI)發起的、旨在推動IT產業通過ISO 9000質量認證的一項活動。TickIT活動迎合了英國IT產業的需要,并對全球的IT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ISO 9000質量認證的企業在管理方面往往有了很大的改善,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而且在市場競爭中常常占有優勢。顧客也更愿意選擇通過ISO 9000認證的軟件企業作為合作伙伴。
        近十幾年來,印度的軟件業也保持著高速發展的勢頭。按照世界銀行對軟件出口國能力的調查評估認為,印度軟件出口的規模、質量和成本的綜合指數居世界第一位。
        印度的軟件產業之所以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不僅在于它的價格低廉和一定的語言優勢,更重要的是印度的軟件機構以ISO 9000和SEI CMM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軟件項目管理和質量保障體系,并融入所有軟件的開發和維護之中,不斷地改進和完善軟件。這就大大增強了其軟件產品按時按質交貨的能力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目前,印度有近百家軟件公司通過了ISO 9000或CMM二級質量認證,以至于比爾·蓋茨驚呼:“除美國外,下一個軟件大國既不是歐洲國家,也不在日本,而在印度。”
        由此可見,對軟件開發活動進行規范化管理和采用軟件,是軟件企業尤其是不成熟的軟件企業加強質量管理的有效途徑。
        我國軟件企業的管理現狀及其分析
        據統計,目前國內從事軟件開發的企業有數千家,除100多家外資合資企業外,絕大多數企業的規模在50人左右,少數達200人,規模達到1000人企業的只有兩三家。無論是從產業規模、企業實力、技術水平,還是從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來看,都還遠遠落后于國外同行,我國的相當一部分軟件企業處于不成熟階段,質量管理制度和隊伍不健全,質量管理工作滯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軟件過程一般在項目進行中由參與軟件開發的人員臨時確定。有時即使確定了,可實際上在開發過程中并不嚴格執行。
        2.軟件機構是反應型的,缺乏風險分析經驗,對軟件開發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準備不足,管理人員往往花費大量的精力去應付突發事件。
        3.軟件項目的進度和經費預算由于估計得不切實際,所以被常常突破。在交付時間急迫的情況下,往往不得不削減軟件的功能,降低軟件的質量。
        4.軟件的質量難以預測。質量保證活動,如質量評審、測試等,常被削弱或被取消。
        經過分析發現,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企業質量意識淡薄,重技術輕管理的思想根深蒂固。企業負責人和技術骨干往往只重視技術,認為只要工具使用得熟練,精通程序設計語言,就能開發出顧客滿意的軟件。
        2.企業戰略目標有偏差。企業上層領導對質量、功能、進度和成本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企業往往將經濟效益放在突出的地位,當經濟效益與軟件產品質量發生沖突時,往往是犧牲質量。
        3.企業規模制約著質量管理活動的開展。由于規模小,加之質量意識淡薄和戰略目標有偏差,企業難以或不愿組織專門力量開展質量管理活動,造成質量管理隊伍不健全。許多企業只有測試人員,而無專門的質量保障機構,也沒有負責質量管理的部門。
        4.員工知識結構單一。在軟件企業中,往往是軟件開發技術人員缺乏質量管理常識,而質量管理人員對軟件開發技術又不熟悉,進而造成軟件開發技術人員和質量管理人員之間難以溝通,阻礙了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
        5.軟件開發隊伍不穩定。企業常常是在簽定項目合同之后再在人才市場上招募技術人員組織開發隊伍,然而臨時招聘來的技術人員往往既對項目環境缺乏了解又難以安心工作,甚至在項目進行過程中途就離開開發隊伍,無法保證軟件質量。
        加強我國軟件企業質量管理的途徑
        我們認為,目前我國軟件企業遇到的最大困難既不來自國家有關的產業政策,也不來自市場的競爭,而是來自企業內部管理的不完善和不協調,有相當一部分軟件企業的質量管理環節薄弱。因此,軟件企業的當務之急應該是苦練內功,通過加強質量管理工作、吸取國外先進管理技術和經驗來規范企業內部行為,通過提高軟件產品質量來增強市場競爭力。具體途徑有:
        1.在有條件、員工在100人以上、管理問題較突出的軟件企業開展ISO 9000質量體系的建立與實施工作。軟件企業在實施ISO 9000標準、建立質量體系時,不能機械地照抄,認真研究和分析軟件開發過程的規律和特點,找出現有質量體系需要完善和加強的環節;以ISO 9000標準作為尺度加以衡量,進而找到完善和加強質量管理工作的途徑;建立有企業特色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強的質量體系。
        2.借鑒CMM思想,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開展過程改進活動。對照CMM的五個成熟等級,我國絕大多數的軟件企業處于2級以下,應主要針對項目計劃、需求管理、配置管理、質量保證和項目跟蹤及監督5個關鍵過程領域加強質量管理工作。
        3.企業領導在質量管理工作中應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朱蘭8020原則強調,產品質量問題有80%出于管理層,而只有20%的問題起源于員工。日本質量管理專家石川馨認為,QC小組的作用充其量只能解決10%的品質問題,而90%的問題需要由管理層來解決。質量管理工作是自上而下的,尤其在我國軟件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的基礎比較薄弱,這樣,企業領導就成為其中最關鍵的因素。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企業最高領導對質量管理工作的推動作用是下級各級負責人不可比擬的,也是下級負責人不可代替的。
        4.在質量管理活動中,正確理解人的因素的重要性。質量管理的實踐充分證明,提高產品質量的根本途徑在于不斷提高企業全體員工的素質,充分調動和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石川馨認為:“質量管理始于教育,終于教育”。組織培訓是提高員工質量意識和素質的重要手段。在軟件企業內部,要營造鼓勵員工積極參與質量管理活動的氛圍,尤其要為軟件開發人員創造機會和條件,使他們的一部分工作用在改進軟件過程的工作上。最后一定要保持開發隊伍的穩定,以保證軟件項目開發活動的可持續性。
        結束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要高質量、高效率地開發出復雜的大型軟件系統,已不再是個體或小分隊的軟件企業所能完成的任務,工程化、工業化和標準化生產已經成為國際軟件業通行的趨勢。另一方面,面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機遇和挑戰同在,希望與困難并存。以質量求效益、求發展,是中國軟件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古語云:“不謀全局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不足謀一時”。中國的軟件企業應該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長遠觀點,將加強質量管理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自己的質量管理體系,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遂宁市| 岗巴县| 德钦县| 信宜市| 江门市| 新泰市| 乐清市| 临汾市| 西贡区| 建宁县| 康保县| 鄯善县| 天峨县| 临沭县| 陵水| 咸丰县| 大安市| 江北区| 东至县| 巴青县| 滦南县| 松江区| 衡阳市| 安康市| 常山县| 宾阳县| 普安县| 临沧市| 都江堰市| 米林县| 麦盖提县| 高尔夫| 河北区| 乌苏市| 通城县| 香河县| 卢龙县| 松潘县| 揭西县|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