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產業新機遇
5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會議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當前經濟運行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對于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對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七大產業明確了發展方向,并提出了20項重大工程。同時指出,做大做強智能制造裝備,促進制造業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發展。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綦成元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規劃》明確了七大領域的重點發展方向,制定了產業發展路線圖,提出了各領域發展的標志性目標、提升整體創新能力與拓展市場應用等創新發展重大行動計劃、主要政策措施,力圖為產業發展指出更加清晰的發展方向。
同時,綦成元表示,國家將從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扶持、完善技術創新和人才政策、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等方面,提出進一步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業內人士預計,國家近期出臺政策對電氣設備新能源行業、智能電網形成利好,預計新能源企業、智能電網相關企業將受惠,這兩個行業將繼續發力。
同時,5月22日國家能源局下發2012年度第一批國家能源應用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項目科研計劃,其中擬定共計22個項目逾100個課題作為今年國家能源科技研發的重點。
相關人士表示,這是首批國家能源科研項目啟動,今年首批能源技術研究和示范工程集中在核電、火電、風電、智能電網及電動汽車等領域。其中“智能電網輸配電關鍵設備研制與工程應用示范”項目,包括智能變電站保護與控制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設備研制、超高壓開關設備傳感技術研究及其裝置開發、智能電網輸配電設備試驗方法研究及試驗檢測平臺的建立等8項課題。相關人士認為“智能電網建設未來幾年將加速發展,利好相關公司”。
而近日科技部發布的《智能電網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將大規模間歇式新能源并網技術、支撐電動汽車發展的電網技術、大規模儲能系統、智能配用電技術、大電網智能運行與控制、柔性輸變電技術與裝備等九大技術作為“十二五”期間發展的重點任務,這些技術主要在新能源接入、儲能等用電領域以及電網智能運行與控制領域,這些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將顯著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和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水平。
相關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間,電網投資整體增速放緩,但呈現結構性變化,主要向特高壓、配電網及智能化領域傾斜,未來電網的投資機會更多是來自細分市場的超預期增長。近期研究報告顯示,預計電網公司在智能化領域的投資將繼續加大,智能化龍頭將最終受益。
國家電網公司作為國內電網投資主體之一,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部相關人士近日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智能化建設將投資2860億元。預計,“十二五”智能電網建設最終將拉動萬億社會總產出。
【 專家觀點 】
智能電網產業布局范圍廣闊
智能電網是實施新的能源戰略和優化能源資源配置的重要平臺,涵蓋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各環節,將廣泛利用先進的信息和材料等技術,實現清潔能源的大規模接入與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確保安全、可靠、優質的電力供應。實施智能電網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對于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大意義。
綜合世界各地區建設智能電網的進程來看,智能電網的關注熱點包括: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接入技術及其與大規模儲能聯合運行技術;大電網互聯和遠距離輸電及其相關控制技術;配電自動化和微網;用戶側的智能表計及需求響應技術。
為支持智能電網發展,需要對以下產業進行布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