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八天線LTE測試的挑戰(一)
目前,TD-LTE、FDD-LTE和LTE-Advanced(LTE-A)無線技術使用了幾種不同的多種輸入多路輸出(MIMO)技術。鑒于MIMO系統的復雜性正在日益提高,因此相關的測試方法也將更具挑戰性。例如,當前已部署的MIMO技術利用兩具天線來改善信道性能。還有一些LTE社區已率先開始采用八天線技術來實現更高的性能。這些先進的技術將使測試方法的選擇變得更為至關重要。
要想找到正確的方法,必須要充分理解每一版本的LTE所使用的天線技術。例如,波束是TD-LTE的一項關鍵特性。盡管它在某些場景下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傳輸方案(例如開放的鄉村地區或熱點覆蓋區),但它并不總是最佳的方法。波束賦型可以提高蜂窩中接收信號的信噪比(SNR),從而擴大覆蓋范圍或改善蜂窩邊緣區域的用戶體驗。它還可以從空間上對信號的范圍加以限制,從而將干擾降至最低。在信噪比充足的地區,波束賦型并不能使數據速率得到提高。
通過在空間上復用并發數據流,MIMO可以在低關聯、高信噪比信道條件下提高數據吞吐量。為了優化MIMO數據速率,TD-LTE使用包含八具天線的組件。在圖1中,有四具天線(以藍色顯示)在物理上形成了角度相同的極化,而另外四具天線(以綠色顯示)則與前面的四具天線形成了物理正交的關系。
圖1:一個TD-LTE eNodeB天線配置,可以用于優化MIMO數據速率
通過形成一個指向具體用戶設備(UE)的波束,這兩組四天線組件可以增強信噪比。兩個正交極化的波束能夠有效地模仿出兩個存在較低關聯天線,即使實際的空間關聯較高也沒問題。因此,這種天線配置能夠擴大覆蓋范圍,使更廣泛的高數據速率傳輸成為可能(圖2)。
圖2:一個形成正交極化波束的8×2波束賦型系統
除TD-LTE外,八天線技術還可用于FDD-LTE。網絡運營商可以利用該天線配置來增強上行鏈路的接收效果,解決低功率用戶設備鏈路預算限制的問題。3GPP的RAN1工作組正在積極討論八天線技術在LTE-A的實用化部署。
在傳統的性能測試中,天線模式,即一個天線陣列在每個方向上的信號增益,通常都會被忽視。這部分是因為,在傳統的單路輸入單路輸出(SISO)系統進行的測試中,人們往往會假設天線都是全向的。但對于多數基站來說,事實并非如此。信號強度的方向性在MIMO空間信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波束賦型應用中的作用則更為關鍵。因此,在測試八天線系統時,認真考慮天線的模式將是至關重要的。
為了發揮八天線陣列的全部優勢,LTE和LTE-A系統會使用雙層波束賦型,以及干擾抑制和合并(IRC)等接收機技術。使用IRC技術時,eNodeB基礎接收機站(BTS)使用從多種用戶設備收集到信息(通常是各噪音源之間的交叉共變),從而以智能化的方式對噪音加以抑制。這類方案會增加MIMO信道仿真的復雜性。此外,它們還會帶來如下的測試挑戰:
信道的數量:要想對一個波束賦型系統進行測試,就必須建立起MIMO信道。在TD-LTE中,上行和下行鏈路在特性上是相同的。在FD-LTE中,信道的關聯程度可能較高或較低 – 這要依頻率間隔或所觀察到的(Rayleigh衰減、陰影衰減等)衰減水平等因素的而定。在實驗室中為測試用途而創建的任何RF信道必須將這些細節考慮在內。
對于八天線系統來說,此類測試很明顯將涉及大量的RF信道。例如,一個8x2雙向MIMO信道就需要16個RF信道。在許多實驗室中,空間RF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提供這一能力可以大幅度增強能力,同時又不會導致測試平臺的規模出現不成比例的異常增長。
此外,要想實現信道互易性,就要求對8x2雙向MIMO測試系統進行相位校準,只有校準后才能對系統的波束賦型能力進行測試。有效的相位調整和信道校準都是實現可靠和高效測試的關鍵因素。信道數量的這種增加還要求更RF硬件更密集地集成到系統中。如果不能有效集成,在有大量外側分離器、合并器和循環器等設備的條件下,精確和可靠地實現RF信道幾乎會成為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先進的信道建模:由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