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解析光伏產業 危機與機遇并存(二)
光伏行業面臨歷史性“拐點”
在新興市場巨大的裝機需求前景下,尤其是美國參議院批準了“千萬屋頂計劃”,該項目計劃10年內在美國全國推廣30GW~50GW太陽能發電系統;中國2015年裝機量將達到35GW;日本計劃2020年裝機容量28GW,2030年達到56GW;新興市場即將曝發出巨大的裝機需求,而經過近兩年的行業調整與洗牌,一系列光伏企業退出市場,早前過剩的產能已經在逐漸改善,而在這兩年行業調整中,全球的裝機容量扔保持增長,行業的庫存化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較為理想的水平。
2013年全球裝機量平均預測在35GW,考慮庫存及中間環節,全年硅料按折算后需求超過35GW。高質量、低成本硅料供過于求的情況并不嚴重。因此整體來看,整個光伏行業的供需關系已經到了即將逆轉的時刻!
晶硅電池占85%以上
在當前的歷史性拐點下,究竟哪類企業能夠勝出?行業的技術發展路線又有怎樣的趨勢?
太陽能發電是一種可再生的環保發電方式,發電過程中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太陽能電池按照制作材料分為硅基半導體電池、CdTe薄膜電池、CIGS薄膜電池、染料敏化薄膜電池、有機材料電池等。
其中硅電池又分為單晶電池、多晶電池和無定形硅薄膜電池等。對于太陽能電池而言,最重要的參數是轉換效率,在實驗室所研發的硅基太陽能電池中,單晶硅電池效率為25.0%,多晶硅電池效率為20.4%,CIGS薄膜電池效率達19.6%,CdTe薄膜電池效率達16.7%,非晶硅(無定形硅)薄膜電池的效率為10.1%。
非晶硅薄膜電池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商業化生產,但由于效率低且有衰減,使用壽命較晶體硅電池短,市場份額增加不快。另外,結晶缺陷所帶來的效率損失需要通過復雜工藝彌補,比如多晶硅是通過PECVD-SNx來實現,獲得了很大成功。但其他薄膜電池,如非晶硅和其他薄膜電池至今尚未獲得滿意結果,這也是薄膜電池發展比人們預想得慢的主要原因。
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是目前國際光伏市場的主流產品,占世界光伏電池產量的85%以上,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10~15年仍然以晶體硅為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