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發展迅速,機遇與風險并存(二)
美國可能將出現智能電網“大數據”領域的最大供應商,奪得世界其他地區的大量業務。然而,美國的需求側建設面臨更大的挑戰,如果無法解決這一問題,美國在智能電網方面的進展可能將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或地區。
歐洲擁有世界上推動智能電網部署的最有利的政策環境。歐盟已實施提高能效的政策,安裝更多可再生能源,并計劃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20%以上。
然而,目前歐洲地區面臨經濟調整的問題、債務危機亟待解決,這可能將延后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和智能電網的部署進度。
歐洲的輸電和配電行業由公共部門和私營公司組成,規模大、經濟實力相對較強。由于歐洲制造商是智能電網技術和部署方面的佼佼者,因此供應側的實力雄厚。但較低的標準監管政策和互操作性,以及公用事業市場分散的本質,都給技術示范項目的推廣增加了障礙。
為了實現智能電網的全面部署,必須改變現有的集中式結構,向混合型分散結構轉變,從而使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能獲益。微型發電和微型電網都需要整合到電力供應系統里,因為這樣才可以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整合,促進當地的供需平衡,提高系統的靈活度、可靠度和效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