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識別(RFID)技術在綠色航空運輸中的應用探討(一)
上海市將RFID 技術列為信息產業關鍵產業技術產業化專項的重點支持項目,包括RFID芯片、RFID 讀寫器、RFID 標準制定。上海擁有國家級RFID 產業基地,郵政、貨車等物流管理,危化品管理、圖書館與電子不停車收費等城市建設項目是近期關注的焦點。2010 年,世界博覽會與《長三角地區道路貨運(物流)一體化》[3]指導意見的出臺,使RFID 技術應用得以持續性升溫。
RFID 雖然剛剛進入民航運輸領域,但其應用方案迭起,方興未艾,較為成熟的應用包括自助登機、場區電子化監控和航空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電子化信息標簽在民航運輸體系中的應用。
2009 年,中國航空無線電電子研究所開始探究利用電子標簽在航空運輸領域中的應用成果,解決精確的旅客、行李和貨物信息的動態定位,由此實現飛機商載重量的高精度控制,實現艙位的合理化配置,保障重心計算的可靠性,提升優化管理的實用價值,從而為航空運輸綠色化作出獨特且實質性的貢獻。
2009 年,中國航空無線電電子研究所啟動RFID 技術工程化探究的驅動力來自于2008年9 月。在廣泛征集意見的基礎上,2008 年 9月22 日,美國聯邦航空局就RFID 技術的航空應用公布了一份咨詢通報AC 20-162[4],為機載系統的RFID 應用打開了準許通行的綠燈。
AC-162 適用于無源和低耗電子標簽系統,有些無源系統在芯片驅動上采用了電池,這類“半無源式系統”要求按有源系統進行適航驗證。
我們在適航方面的探究涉及RFID 系統安全性和識別數據相關的完好性、精確性和真實性驗證。這些問題包括火災和電氣安全性,損毀性安全和環境條件相關的安全性驗證。在電磁兼容性方面,重點考慮RFID 不能生成有害的干擾,也不能被其他系統所干擾等要素。據公開報道,空中客車公司也開始進行裝載和運輸系統的RFID 應用研究,主要工作是在集裝箱或集裝箱架上安裝RFID 裝置,測試RFID 在實際運行中的功能和性能。
一些航空公司開始為常旅客配置具有RFID 芯片的會員卡,采用電子標簽對行李和貨物的管理也在進程中。
總之,隨著機場信息化建設、尤其是出港流程自動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通過RFID,自動化地采集旅客和貨物相關信息,正在成為今天的現實。
解決方案
2010 年,中國航空無線電電子研究所已在系統性地預先研究基礎上,提出一種基于RFID 技術應用的自動化配載和平衡系統的技術解決方案,同年,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2011 年,在這個國家發明專利的基礎上,中國航空無線電電子研究所正在研究進一步如何構建一種基于空地信息交互的、自動化機場信息處理系統。
有別于其他現有系統的不同在于,我們的系統不僅支持地面準備階段的高效率、自動化配載,還能夠直接支持機載飛行管理系統精確優化計算所需要的飛機商載重量和中心數據,從而,為飛行、機場協調和空中交通管理人員提供優化的運行保障手段。
系統構型如圖1 所示。
圖1 系統構型
該系統的組成包括:機場值機系統、空地數據鏈、RFID 配載工作站和機載飛行管理系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