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AI“芯”選擇:英特爾攜生態伙伴發布全新邊緣AI方案
在2025北京機器視覺展覽會(VisionChina)以“AI 視界:英特爾推動智能制造革新浪潮”為主題的英特爾論壇中,英特爾與諾達佳聯合發布了基于英特爾? 酷睿? Ultra 200H系列處理器的邊緣AI控制器和基于英特爾銳炫? 顯卡的邊緣智算一體機,為工業AI的規模化落地注入強勁動力。
英特爾與諾達佳聯合發布邊緣AI控制器和邊緣智算一體機
英特爾公司客戶端計算事業部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高嵩表示:“英特爾堅信,AI的真正價值在于其在實際場景中的落地。通過此次與諾達佳的聯合發布,英特爾正將AI的強大能力轉化為觸手可及的工業生產力,加速智能制造的革新步伐。”
2025北京機器視覺展覽會(VisionChina)“AI 視界:英特爾推動智能制造革新浪潮”英特爾論壇
邊緣AI控制器:低成本、緊湊一體式的邊緣AI引擎
在全球制造業智能化的浪潮下,視覺AI賦予機器“慧眼”與“靈思”,在提升產線生產效率、保障作業安全、推動智能制造及產業升級方面展現出獨特魅力。論壇上,IDC中國終端系統研究部研究經理王楷表示,預計到2028年,中國工業企業AI支出將達到900億人民幣(CAGR 37.7%),而應用于視覺領域的工控機占比在2024年超過60%,且有望在未來五年中進一步增加。
英特爾與諾達佳推出了包含機器視覺、視覺引導機器人、具身智能等應用場景的邊緣AI控制器,在提供更多AI工作負載的同時,解決了傳統4U工控機功耗高、價格高昂等問題,滿足了市場對高性能、低功耗邊緣AI解決方案的龐大需求。它由英特爾酷睿Ultra 200H系列處理器提供核心動力,其優勢涵蓋:
● 創新的SoC一體化架構:緊湊的單SoC一體化設計有效改善了傳統工控機在邊緣AI應用中對GPU的過度依賴。無需額外獨立顯卡或其他加速單元,僅需一顆SoC,即可應對CPU+GPU設計功耗高、硬件形態固定、需要風扇散熱等痛點,為客戶提供價格合適、高可靠性的解決方案,為工業現場帶來部署靈活性與性能飛躍。
● 高效的邊緣AI性能:基于新一代x86架構的英特爾酷睿Ultra 200H系列處理器集成了高性能的NPU和iGPU,可加速部署更復雜的模型,以更快的節拍與精度處理復雜的圖像數據和實時任務分析,兼顧實時性與推理精度,確保了生產線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 高可擴展性與靈活性:英特爾酷睿Ultra 200H系列處理器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未來的擴展需求,支持最新的內存和接口標準。配備 DDR5內存,高達6400 MT/s的速率確保快速數據訪問和處理能力。多規格的選擇為用戶提供了靈活的升級路徑,確保處理器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技術趨勢,滿足現代計算環境的需求。
● 完善的軟件生態支持:英特爾? CVOI(Computer Vision Optimization Implementation)工業機器視覺優化參考實現提供了全面的指南與示例代碼,優化了邊緣AI控制器視覺的性能和穩定性,用戶能夠顯著提升視覺系統的處理速度和精度,確保在復雜工業環境中實現高效、可靠的圖像分析。此外,英特爾? OpenVINO? 支持從邊緣到云端的多種英特爾硬件架構與多種深度學習框架,能夠無縫集成到現有的 AI 工作流中。
基于英特爾酷睿Ultra 200H系列處理器的邊緣AI控制器(產品型號:NP-6125-H1B)
邊緣智算一體機:面向復雜AI負載,助力工業智能應用
英特爾與諾達佳還聯合發布了邊緣智算一體機,滿足工業場景中大規模AI模型和復雜多任務場景的處理需求。它搭載第12代以上的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并創新性地集成了2塊英特爾銳炫系列顯卡(英特爾銳炫Pro B60、A770或B580 獨立顯卡)。英特爾銳炫? Pro B60 GPU專為大語言模型推理應用而設計,AI算力峰值可達197 TOPS(INT8精度),單卡配備24GB顯存,可高效處理復雜的深度學習模型,有效應對大語言模型、多模態模型或進行高精度圖像/視頻分析。
這一雙卡方案為智能客服、設備維護、工業代碼生成等應用場景提供了卓越的計算性能與數據處理能力,使得邊緣智算一體機能夠應對更高級別的工業AI應用。例如,結合相關產品手冊,它可協助工程師提前識別系統潛在故障判斷,減少非計劃停機與維護成本,使得整體維護過程更加高效、精準、便捷。
4U工控機(產品型號:IPC-615H5)
單顯卡方案緊湊型設計(產品型號:AIPC-3000-AQ6-7L)
邊緣AI控制器和邊緣智算一體機的聯合發布,是英特爾推動工業AI生態建設的又一重要見證。英特爾酷睿Ultra 200H系列處理器和英特爾銳炫Pro B60 GPU,搭配諾達佳在工業硬件產品設計與制造方面的豐富經驗,轉化為高可靠性的行業硬件產品,通過實際應用強化了其落地價值。
從觸手可及的零售、交通到工業場景中的設備維護,乃至航空航天,英特爾堅持推動智能從云端走向邊緣,構建更敏捷、更智能的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