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產業啟動!北京人形機器人中心增資4.6億
據天眼查、企查查等工商信息平臺披露,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近日完成注冊資本增資,金額由3.5億元人民幣增至4.6億元,增幅約31%。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6/471126.htm此次變更同步引入李春枝擔任副總經理,并新增因時機器人、智同科技等5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作為股東,進一步強化技術協同與產業生態布局。
作為國內首家省級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該公司成立于2023年11月,由北京京城機電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小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行者天工機器人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同持股。
2024年10月,其升級為 “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成為國家級技術攻關與產業協同平臺。
此次增資不僅擴大了資金儲備,更通過引入新股東完善了產業鏈拼圖。新增股東包括因時機器人(專注工業機器人關節技術)、智同科技(精密傳動領域企業)等,標志著中心從研發向 “技術 + 制造” 全鏈條延伸的戰略意圖。
自成立以來,該中心在核心技術攻關與產品迭代上成果顯著:
硬件突破:2024年4月發布全球首個純電驅擬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 “天工”,實現6公里/小時穩定奔跑,并在 2025 年 2 月完成復雜地形高速奔跑、跨臺階等功能升級。2025年3月推出的 “慧思開物” 通用具身智能平臺,突破傳統開發模式,支持多本體兼容與多場景泛化應用。
生態構建:開發 “一腦多能”“一腦多機” 技術架構,發布《人形機器人智能化分級》等行業標準,并建設國家級數據采集訓練場,計劃向行業開源百萬量級高質量數據集。
場景落地:與京東、中興、奧迪一汽等企業合作,在倉儲物流、汽車制造、特種巡檢等領域開展試點,例如 “天工” 已實現超市貨物分揀、流水線操作等精細化作業。
新增資金將重點投向三大領域。研發投入方面,加速 “天工2.0” 小批量量產,優化機器人靈巧操作與環境自適應能力,計劃在2025年內實現工業場景規模化應用。
生態建設方面,完善開源操作系統及開發者社區,聯合百度智能云等合作伙伴構建具身智能AI基礎設施,降低行業研發門檻。
國際合作方面,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等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推動技術成果在全球范圍內的轉化與應用。
作為國家級創新平臺,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動態對行業具有風向標意義。其 “公司 + 聯盟” 的發展模式,已吸引優必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等50余家機構加入產業聯盟,形成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場景落地的閉環生態。
根據《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到 2027年北京將培育千億級人形機器人產業集群。
此次增資不僅為中心提供了資金保障,更通過產業鏈協同與技術普惠,推動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家庭等多元化場景。
副總經理李春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創新中心將繼續保持每兩個月發布一項新技術的迭代節奏,目標是 “讓具身智能機器人像智能手機一樣普及”。
隨著 “天工 Ultra” 完成半程馬拉松、“慧思開物” 平臺開放測試,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積累與商業化進程正加速領跑全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