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格斗賽杭州開打!
5月25日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CMG世界機器人大賽?系列賽》機甲格斗擂臺賽在杭州正式打響。這是全球首個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格斗競技賽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505/470830.htm四支戰隊操控宇樹科技G1人形機器人展開激烈對抗,最終黑隊 “AI 策算師” 憑借穩定發揮奪得冠軍。
本次參賽的宇樹G1人形機器人身高130cm,體重35kg,配備29個靈活關節和7自由度手臂,可實現直拳、勾拳、側踢等九種格斗動作。其動作數據源自專業格斗運動員的動作捕捉,結合AI強化學習技術,能完成復雜的組合攻擊。
值得關注的是,機器人采用毫秒級響應控制系統,在對抗中可快速調整姿態,倒地后10秒內即可自主起身 —— 這一能力通過全身電機協同控制和智能平衡算法實現?,F場測試顯示,即便遭受猛烈擊打,機器人的金屬外殼出現 “皮外傷”,運動功能仍不受影響。
比賽規則采用積分制,擊中頭部或軀干為有效擊打,手部動作計1分,腿部動作計3分,倒地一次扣5分,8秒內無法起身則扣10分。四支戰隊通過手柄、語音等方式操控機器人,展開多輪對抗。
賽場上,機器人不僅展現了 “拳拳到肉” 的激烈對決,還出現了 “背對背擁抱” 等搞笑場景,引發觀眾陣陣笑聲。
賽事中,機器人需在高壓環境下實現多模態感知與全身協調,這對硬件性能和算法提出了極高要求。例如,機器人在側踢時需調動全身關節協同發力,同時通過傳感器實時感知對手位置,動態調整攻擊策略。
浙江大學控制學院研究員李高峰在現場點評時表示,機器人的動作流暢度已接近專業拳擊手,傳統手工編程難以實現,“這說明AI技術已讓機器人具備從人類身上學習的能力”。
宇樹科技董事王其鑫透露,機器人動作的學習過程極為復雜:先通過動作捕捉獲取專業運動員數據,再在虛擬環境中進行 AI 訓練,最終實現技能庫的靈活調用。
盡管比賽中仍存在 “朝向錯誤揮拳” 等問題,但這些技術反饋將推動算法優化,加速人形機器人在科娛、制造業等領域的應用。
本次賽事不僅是技術驗證平臺,更開啟了 “體育 + 科技” 的跨界融合模式。主辦方表示,未來將通過系列賽推動機器人技術迭代,并計劃在廣東、北京等地舉辦更高規格的賽事。
廣東省將于年底在深圳舉辦首個 “全尺寸類人身高” 人形機器人自由格斗賽。北京則將于8月舉辦全球首個綜合性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涵蓋田徑、足球、工業場景任務等19個項目。
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數據,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4年的32.8億美元飆升至2032年的66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5.5%。
交銀國際認為,在政策驅動和本土供應鏈優勢下,中國有望復制新能源汽車的成功經驗,形成領先優勢。
正如宇樹科技CEO王興興所言,這場賽事 “創造了人類歷史新時刻”,而中國智造正以 “機甲競技” 為切口,引領全球機器人產業進入新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