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計算機控制系統中雷電的防護

        計算機控制系統中雷電的防護

        作者: 時間:2011-07-13 來源:網絡 收藏

        由圖2可以看出,該建筑物內由外到內按照順序劃分為:FA1為直擊雷的非區;FB1為直擊雷區;FA2則為第一區;FB2為第二防護區。直擊雷非防護區FA1的劃分:該區域內的各對象會承受直擊雷,流過全部電流,而的電磁場并沒有衰減。該區其實是房屋頂部及上部沒有受到避雷網所保護的部分。直擊雷防護區FB1的劃分:該區域的各對象不會受到直擊雷的侵入,但是的電磁場也未衰退,該區域為建筑物頂部及上部避雷網的保護部分,防雷措施所采用的是避雷網和接地裝置。第一防護區FA2,在該區域內的各對象不會受到直擊雷的侵入,并且流在該區域會有所分流,如果設置相應的屏蔽,那么電磁場作用就會相應地衰退,其實現代的鋼筋結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個屏蔽。由圖可以看出該區域其實位于房內,雷電流分散至各引下線。該區域主要的防雷措施就是等電位連接和浪涌防護器,其中等電位連接的位置就在FA1及FA2的交界,而浪涌防護器則接在FA2的入口。第二防護區FB2由圖可知其實際位于樓內某防雷及防電流涌要求較高的監控室內,如果雷電的電磁脈沖需要進一步減少,那么該區域就采用次級浪涌防護器以及機房屏蔽;如果仍需再做減少,則需要再劃分防雷分區。
        (2)防傳導侵入。雷電通過傳導經過電阻性耦合最終侵入的主要途徑有兩種,即電源系統以及信號傳輸通道,因此要針對這兩部分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1)電源系統的防護。針對低壓電源系統所采取的防雷措施通常采用三級防護方案,即將電流逐層分流、降低殘留電壓以及對控制系統的用電設備加以保護。一般電源浪涌防護器主要有金屬氧化物避雷器、氣體放電間隙避雷器以及組合避雷器等。
        2)信號系統的防護。引入或者引出機房的信號電纜需要穿過金屬鋼管,并保證金屬鋼管接地良好,對信號系統的線路可起到屏蔽的作用,以減少或者防止直接雷擊以及感應雷擊電磁脈沖。還可把線路進行埋地敷設,同樣可進行防雷擊保護。此外,在各種信號線及網絡數據線進出機房時,可以在設備端安裝SPD,按照實際的面線長度,在信號線及數據線的一頭或兩頭安裝SPD。總之針對控制系統輸入及輸出信號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是必要的。
        (3)電源及信號避雷器的安裝。在電源及信號系統中可以采取以下避雷措施:在UPS電源的前端設置單相串聯電源浪涌保護器,在中繼器通信線路和計算機主機間,設置數據信號電涌保護器,在電流信號轉換器的信號輸入端安裝信號電涌保護器。把中繼器和主機的通信線路換為光纖,并將其固定鋼索進行可靠接地。而監控室與其他受控單位間的通信網絡線,盡量敷設金屬電纜。
        (4)等電位保護。電子設備的機柜機架、金屬外殼、金屬管槽、屏蔽線纜外層、信息設備的防靜電接地端、安全保護接地端、浪涌保護接地端等,在同等電位連接網絡的接地端子相連接時,均需采用最短的距離。控制系統的等電位連接,通常分為“S型星型結構”以及“M型網狀結構兩種”,其中在控制系統中設備較少或者進行局部控制時通常采用S型星型結構,而在相對較大的控制系統中則采用M型的網狀結構。等電位連接的基本方式如圖3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36.htm

        c.JPG



        5 結束語
        的防雷措施有多種,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室外的網絡布線盡可能采用光纖通信介質,假如采用電纜則要避免架空走線,應采取地埋式敷設電纜。而信息中心是整個控制系統的關鍵部分,其選位要充分考慮防雷安全,通常可以選擇建筑物的邊角或者頂部位置。此外,防雷系統的施工設計具有專業性,所以在實際設計施工過程中,需要建立相應的審核機制。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涟水县| 通榆县| 安庆市| 钟祥市| 广宁县| 孟津县| 玉环县| 神木县| 平阳县| 犍为县| 高青县| 青川县| 保德县| 绥化市| 确山县| 稻城县| 尼勒克县| 安阳市| 老河口市| 宁乡县| 彭州市| 沾益县| 马尔康县| 乐山市| 平潭县| 苍山县| 安庆市| 元氏县| 苗栗县| 内乡县| 涡阳县| 清水河县| 拜城县| 益阳市| 华池县| 筠连县| 清河县| 武平县| 兰考县| 盐边县| 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