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時代下AI訓練市場激增,產品供不應求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了最新的《中國半年度加速計算市場(2023全年)跟蹤》報告。IDC數據顯示,2023全年中國加速服務器市場規模達到94億美元,同比2022年增長104%。其中GPU服務器依然是主導地位,占據92%的市場份額,達到87億美元。同時NPU、ASIC 和 FPGA等非GPU加速服務器以同比49%的增速占據了近8%的市場份額,超過7億美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04/457128.htm2023年,從廠商銷售額角度看,浪潮、新華三、寧暢位居前三,占據了近70%的市場份額;從服務器出貨臺數角度看浪潮、坤前、新華三位居前三名,占有超過50%以上的市場份額;從行業的角度看,互聯網依然是最大的采購行業,占整體加速服務器市場近60%的份額,此外金融、電信、交通和醫療健康等多數行業均有超過一倍以上的增漲。
從國際環境來看,由于美國對相關技術及產品的管控,一方面限制了中國AI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激發了中國本土廠商自研AI芯片的積極性。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多家AI芯片廠商旗下的新產品紛沓而來,AI行業正在陸續擺脫“缺芯”困境。從宏觀層面看,AI行業在研發更高算力服務器與芯片和開發生成式人工智能兩項主線任務之外,在全方位生態建設與綠色可持續技術兩個領域也將成為另一個關注點。從市場與產業鏈角度看,在AI行業與算力市場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市場對于AI服務器的需求不斷增大,將持續推動AI服務器的銷量增長。IDC預測,到2028年中國加速服務器市場規模將達到124億美元。其中非GPU服務器市場規模將超過33%。
大模型的落地對于AI產業軟件適配解決方案與算力基礎設施的市場將有明顯帶動作用。人工智能發展已經初見規模,語音識別、人臉識別、文字生成、圖文創作等應用已經從研究模型落地,大模型應用在日常生產生活當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基于對海量數據的訓練和對模型的不斷調優,人工智能大模型具有更精準的執行能力和更強大的場景可遷移性。其中,ChatGPT、Sora、星火、文心一言等AI軟件對外公開發布時更是反響熱烈。2024年,中國政府致力于產業數智化轉型,人工智能將在諸如元宇宙、城市治理、工業制造、農業生產等綜合復雜性場景中的廣泛應用提供更好的方案。這些大模型廣受關注的同時,對于訓練型AI服務器的算力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2023年,中國加速芯片的市場規模達到近140萬張。從技術角度來看,GPU卡占據85%的市場份額;從品牌角度來看,中國本土人工智能芯片品牌的出貨量已超過20萬張,約占整個市場份額的14%。用于推理的人工智能芯片占據了67%的市場份額。市場繼續保持對大模型研發的投資熱情。人工智能芯片的應用場景更加多樣化,更有針對性的人工智能芯片正被投資到更精準的細分市場。國產芯片性能明顯提升,相關產業鏈逐步形成。
分析師觀點
IDC中國AI基礎架構分析師杜昀龍認為,AI作為高新行業,技術與配套設施建設尚不完全,加上外界因素的干擾導致盲目瘋狂采購,致使目前AI服務器處于存量市場狀態,技術升級具備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AI服務器銷量的階段性下滑。因此,需要理性看待AI行業發展,認識到芯片技術的復雜性和長期性,避免過度炒作,注意良性競爭。此外,隨著智能硬件的不斷更新,算力提高的同時對能耗要求加大,在能源與環保問題日益尖銳的背景下,行業內部已經開始注意節能減排與可持續路線探索。而綠色可持續的智能產業方案也是AI行業的一個研究主題,保證算力提高的同時要求低能耗是硬件更新中的一大追求。
欲了解報告更多詳細內容,請與IDC中國分析師 杜昀龍(郵箱:yldu@idc.com) 聯系。
免責聲明
本文中的內容和數據均來源于IDC所發布的報告,所有內容及數據均為我公司所有。未經IDC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刊登、發表或引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