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市場分析 > MCU,芯片殺價重災區

        MCU,芯片殺價重災區

        作者:Silvia 時間:2023-05-16 來源:芯東西 收藏

          為何殺價如此瘋狂?未來消費類芯片會走向何處?

          作者 |   Silvia

          迎來了殺價白熱化,大廠ST、NXP的普遍回歸常態價,GD等國產替代品牌價格越卷越低,國內某上市MCU企業更是喊出“寧可兩年不賺錢,也要確保業績與市占”。

          虧本,倒貼錢做生意,卷的不只是原廠,芯片貿易商們在前方先一步感受需求崩塌,有訂單,即使是讓利虧錢也要出貨,總比顆粒無收好。

          要知道,MCU曾在2021年的平均售價上漲10%,達到了20多年的最大漲幅。2021年吃了國外MCU企業的國產MCU,現在甚至跌得“底褲”都不剩。

          除了典型的MCU,其他芯片也在卷價格,這邊市場價格戰打得火熱,那邊終端應用卻掀不起水花,為何MCU殺價如此瘋狂?MCU如何從缺芯神壇上跌落?未來MCU等消費類芯片市場會走向何處?

          01.

          MCU,淪為殺價重災區

          國內MCU企業不僅大砍價降庫存,有市場傳聞,某上市MCU企業喊出“寧可兩年不賺錢,也要確保業績與市占”。此前一位MCU行業的老兵透露,國內某上市的MCU廠商將其M0+級別(低功耗)的MCU定價為0.08美金(約合人民幣0.55元),根本不掙錢,甚至虧錢,導致國內其他MCU廠商不得不跟進。

          大家在一片血海中跟風殺低價,為了清庫存,為了生存,不得不走向內卷。

          市場上的朋友張峻(化名)對芯世相表示,國產替代的MCU,如STM32F103C8T6的pin 2 pin替換,國內品牌已經到了4塊出頭,而且各家品牌價格只有10-20個點的差距,已經趨同化,差價不大了。

          這場價格戰還卷到了海峽對面的臺灣省。面對大陸不計血本來勢洶洶的價格戰,新唐、盛群、松翰、紘康等臺廠也在備戰。有臺灣MCU廠商坦言,目前大陸中小型MCU廠報價“真的很低”,現在為了更快速去化庫存,并且維系客戶關系,臺廠只能忍痛犧牲毛利,在價格上讓步一些以換取客戶訂單。

          消費電子是MCU最大的應用市場,MCU憑借其低功耗、性價比和穩定性高等優勢,在泛消費電子領域有非常豐富的應用場景,包括PC、手機、平板、智能穿戴和TWS耳機等。

          早在2021年下半年,市場就傳出消費電子市場持續下滑,部分晚入局的MCU廠商客戶認可度不高,大量的貨品囤在代理商倉庫賣不掉。到2022年下半年,各大MCU廠商們都遭遇需求寒冬。

          2022年第三季度,國內主要MCU企業營收早已不容樂觀。供過于求,庫存積壓成為定時炸彈。一些廠商不得不在銷售過程中作出讓步,如延長產品試用期和貨款回款期等,使應收賬款不斷增加。

          如下圖,中微半導、國芯科技、芯海科技等MCU廠商的應收賬款遠高于營業收入。

        ▲2022年Q3國內主要MCU企業營收情況(來源:芯股閱讀)

          芯片庫存達到歷史新高,去年8月有媒體報道,29家A股芯片公司半年存貨增加71億,“芯片荒”已變身“高庫存”,高庫存令芯片價格承壓,這些庫存高企的芯片公司中,不乏復旦微電、國民技術、中穎電子等MCU廠商。

          以前MCU是獲利頗豐的快車道,如今企業們被迫踩下急剎車,營收的下降更加顯著。

          如國民技術在去年由盈轉虧,下半年業績惡化嚴重。2022年半年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6.90%,到了2022年年報,國民技術的營收增長僅為17.47%,歸屬凈利潤則同比下降114.83%。其中“集成電路和關鍵元器件等”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5.14%,該業務線的毛利率大跌11.58%,負極材料已經超越“集成電路和關鍵元器件等”成為公司的第一大營收業務。

          近日中微半導披露上市后首份年報,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6.37億元,同比下降42.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917.73萬元,同比下降92.46%。對比2021年,受益于MCU行業的上行周期,中微半導營收增長率達到193.68%,扣非凈利潤增長率為507.01%,這兩大成長性指標均實現了數倍的增長。如今業績與2021年相比下滑顯著。

          兆易創新的終端客戶雖以中高端為主,價格敏感度較低,但其MCU的市場價格已平穩下來,而且去年ST MCU跌的時候,兆易創新對標的MCU跌得更厲害。

          庫存多,需求淡,為了生存,不拼技術就只能展開價格戰。

          目前整個芯片市場都面臨著去庫存壓力,MCU已經是一個細分賽道,而國內MCU芯片企業就有100多家,大多主打消費類應用,大家擠在一起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02.

          ST MCU 70元跌至6元

          國產替代跌得更低

          2020年疫情的影響下,讓芯片上游的產能受到限制,從AKM、ST、NXP到TI,上演“翻漲十幾倍”、“漲得比深圳的房價還快”,到了2021年又是全球芯片市場的超級旺季,“芯片荒”下,MCU的緊缺最具有代表性。

          IC Insights表示供應緊張的市場導致MCU在2021年的平均售價上漲10%,這是25年來的最大漲幅。

          在這場缺芯漲價潮中,本土MCU廠商紛紛把握住機遇,與各行各業的終端客戶建立了深厚合作關系,積攢了較好的口碑和寶貴的客戶驗證經驗,大幅推動了國產替代進程。MCU供不應求,國外大廠ST、NXP等用不起,對價格敏感的終端切了國產,本土MCU企業從國外MCU大廠市場中分下一杯羹。

          2021年全球MCU銷售額前十的廠商中首次出現中國大陸公司身影,兆易創新位列第八。

          國內MCU企業在風口上賺得盆滿缽滿。兆易創新2021年實現營收85.10億元,同比增長89.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165.33%;中穎電子2021年營業收入為14.94億元,同比增長47.58%,歸母凈利潤3.71億元,同比增長77%,中微半導2019-2021近三年營收增長率分別為39.76%、54.26%、193.68%,不斷刷新紀錄。

        ▲2021年15家國產IC設計上市公司MCU營收和毛利對比(單位:萬元)(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為了早日解決芯片短缺,下游不斷超額預定,上游不斷加碼產能,沒有人知道增加的芯片能否消耗完,芯片行業埋下隱雷,終于,芯片行業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承受來自高庫存的壓力。

          MCU價格走勢的下跌,就是最直接的證明。加之消費寒冬席卷而來,跌勢洶洶。

          2021年下半年,需求疲軟、相關芯片市場價下跌就已經開始,面板、手機、筆電等頻頻傳來庫存過高,加之占芯片用量大頭的手機需求大不如前,各類芯片現貨價格開始出現平穩下滑;聯發科、高通、三星、戴爾等大廠砍單消息接連刷屏,從2021年年底傳到2022一整年。

          2022年上半年,價格直接大幅跌落,熱度長期霸榜的ST(意法半導體),其眾多通用型MCU系列從2021年下半年的高價無市,不少跌至常態價附近,連帶替代ST MCU的GD MCU價格也出現降價。

          2022年8月央媒的報道再讓芯片市場出圈,其中列舉的典型就是MCU芯片,據央視財經報道,ST的一款MCU,2021年市場報價一度上漲至3500元左右,2022年從高位下滑至600元左右,降價幅度超過80%。另一型號的芯片2021年價格維持在200元左右,2022年售價僅為每個20元左右,降價幅度達90%。消費類MCU的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從百元高位跌至兩位數。

          當時MCU市場分化嚴重,通用的消費類芯片接近常態價,汽車、工業等高端MCU價格還比較堅挺。

          MCU市場客戶眾多、訂單少量多樣,原廠多以經銷為主,這種“殺價”的結果在現貨市場可見一斑。排在工程師們心目中國產MCU替換首位的兆易創新,MCU現貨價格自2022年接連走低。

          芯片市場普遍認為,MCU價格的雪崩節點大致在2022年6月,去年6月之后,除了一些難替代的高階MCU,市面上琳瑯滿目的MCU品牌,價格普遍開始跳水。當老大ST的市場價大跳水時,國產品牌跌得更厲害。

          2023年2月,MCU又刮來降價風,臺灣MCU廠商盛群2月起針對通路商全面性調降MCU報價。業界認為,隨著降價風暴不止,新唐、凌通、松翰等MCU廠也將承壓。

          到了4月,拿霸榜的ST MCU為例,昔日MCU明星產品(最高漲至70元),常態價6元的STM32F103C8T6目前為7.8元,對標的GD 4.8元含稅能拿下。常態價19元的STM32F407VET6目前為23元,ST的通用料基本到常態價了,價格雖然回來了,但在市場上也賣不動了。

          目前MCU的終端客戶主要是實單需求,張峻表示,捕捉到某客戶需求的同行,都在想盡辦法拿下訂單,最直觀的就是根據數量來談特價,價格基本回歸缺貨前了,有些火熱型號甚至更低(相比ST的市場價)。

          另一位朋友朱莉(化名)告訴芯世相,生產端和現貨市場庫存積壓多,終端又沒需求,都是逮著機會,一有訂單就往外拋貨,價格讓利,今年這種情況不少見。

          03.

          本土芯片領域普遍在殺價

          價格趨同化,并通過讓利“卷”出新低,這就是打價格戰的結果。“殺價”都是浮云,和搶訂單比已經顯得微不足道,沒有利潤,虧錢換現金流。

          除了MCU市場,本土涉及的許多芯片領域也普遍存在價格內卷,如射頻廠商三伍微電子創始人鐘林表示,國產射頻前端芯片已進入無序競爭,在國內30億人民幣的WiFi FEM市場規模下,有近30家廠商參與競爭。國產射頻前端芯片殺價已經無底線,2023年伊始,WiFi6 FEM價格戰進入了屠夫時代,5.8G WiFi6 FEM價格殺到了0.17美元以下,5.8G WiFi5 FEM價格更是殺到0.15美元以下。

          2019年資本市場掀起瘋狂“芯片熱”,國內芯片涉及企業數量在近年迅速飆升,從2018年的1600多家增加到2022年的3200多家。資本要靠人才背書,芯片人才招聘也熱了起來,高價搶人屢見不鮮,人才是“卷”到了,但挖角過去的人往往是把原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快速復制一遍,各家產品創新陷入停滯,市場上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

          越是熱錢涌入的賽道,越是容易出產品,技術門檻低,市場規模不小,短期內出業績的領域,再細分的市場也有眾多企業擠進來。如果習慣了拿快錢,那么必然犧牲掉了技術的打磨,技術需要耐心,在此前浮躁的芯片創業環境下很少企業能承受。

          許多大廠之所以能扛過逆風,原因之一是不斷在攻克高端技術和產品,提高競爭力,而當下的市場集體過冬,國內MCU廠商又以傳統的消費電子、家電應用為主,技術壁壘低,賽道擁擠,競爭激烈,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卷不動技術,只能卷銷售,銷售人才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MCU現貨市場,貿易商們已經在到處跑客戶,無論是開發新客戶,還是守住現有客戶,出差的出差,應酬的應酬,加班的加班,都“卷”了起來。朱莉晚上在客戶公司加班,面對著一個比一個還低的MCU市場價格,表示“現在卷得很,苦得很”。

          在方案商、終端商們看來,MCU價格降下來固然是件好事,不過價格的內卷在他們眼中可能是激不起波瀾的小水花。

          做智能家居產品的樊工表示,之前MCU用的品牌是臺系的新唐,現在換成了某微。他也看到,對標ST的同一款芯片,XX技術的已經降到1.85元了,某微的還在2.5元以上。

          MCU產品的應用有很強的客戶慣性,一旦更換了就很難再換回來(之前說不換ST的也悄悄換成了國產)雖然可以去比價,但現如今好用是王道,一個產品千辛萬苦開發適配好了,再便宜也不會輕易立即換掉。之前國產替代剛爆發時,市面一下子冒出了很多替代品牌,但經過測試,很多都沒有最終用在他們的產品里??傊?,成本合適,習慣了一個品牌之后,一般很少去關心其他國產品牌的價格。

          這對銷售來說,守住這樣的老客戶,開發新客戶,才能找到破局的機會。

          然而,大環境差,老客戶沒有新訂單,新客戶也無處可尋,處處都是難題。雖然二季度是MCU傳統旺季,但業內大多坦言,總體訂單依舊薄弱,需求不及預期,“MCU產業從沒看過這么差的狀況?!?/p>

          目前庫存水位來看,MCU去庫存或將延續至今年第三季度,可以說,今年一整年都要艱難熬下去。轉做配單生意的洪偉(化名)表示,“國產MCU的需求就這么大,供應商太多也不是好事,作為小公司更是接不到大客戶的訂單了,生意不好做,現在都以小客戶為主?!?/p>

          國內MCU市場賠本賺吆喝的內耗何時結束?當庫存消耗基本完成,就迎來下一階段的比拼。

          比芯片成本,比市場競爭力,爭奪更多的客戶,比市場占有率。

          國內MCU市場大洗牌,最終鹿死誰手,卷高質量MCU國產替代的2.0戰爭也就打響了。

          參考資料:

           [1]國產芯片打響銷售業績保衛戰,鐘林談芯

           [2]射頻芯片,不香了?,半導體行業觀察

           [3]半導體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國產替代進階,國內MCU廠商砥礪前行,華創證券




        關鍵詞: MCU 市場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海市| 昌图县| 施甸县| 武隆县| 东乡族自治县| 会同县| 康定县| 恩施市| 宜章县| 枞阳县| 阿尔山市| 九龙城区| 桂平市| 淮安市| 洛扎县| 松阳县| 拜城县| 体育| 东至县| 青川县| 大洼县| 平原县| 渭源县| 准格尔旗| 广东省| 廉江市| 石泉县| 个旧市| 商南县| 石屏县| 永平县| 凤冈县| 株洲县| 金堂县| 玉山县| 盱眙县| 洪泽县| 铜川市| 宜章县| 北京市|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