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國際視野 > 市場分析 > 魏少軍再談以產品為中心

        魏少軍再談以產品為中心

        作者: 時間:2023-05-15 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 收藏

        今日,教授再談以產品為中心。他表示,在很多場合都在反復的提及「中國要堅持以產品為中心的集成電路發展模式」,很多人不理解,認為中國一直就是以產品為中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305/446571.htm

        教授指出,目前國內的發展真的不是以集成電路的產品為主,而是以制造為中心。不僅僅是說制造是國內的弱項。到今天為止,由于制造能力不足,使得國內在發展當中面臨有很多的困難,碰到了很多瓶頸,但是這并不能說明目前提出以產品為中心是錯的。

        教授表示,中國半導體的統計和全球的統計不太一樣,全球統計只統計半導體產品,也就是半導體產品銷售作為全球半導體整個系統產業的發展營收。所以 WSTS 的統計中包括半導體產品的產地、類型、銷售模式。

        但是中國半導體的統計數字,去年到了 10,450 億,今年到了 12,000 億,但是這個數實際上是三者的疊加,設計、制造、封測三個疊加起來,如果加上裝備和材料的話,可能我們可以達到 13,000 億。

        這個數字并不能反映中國在全球產品的情況。全球中采用類似統計方式的地區,除了中國大陸還有就是中國臺北。或許有人認為此類統計方式是因為「數據較小,不好意思公布」。魏少軍教授指出,根本原因在于產業發展過程當中,無論是中國大陸還是臺北,都經歷了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采取了給人家打工的模式。

        今天,國內已經慢慢開始走出一個模式,有了中國自己的產業發展的特點。中國畢竟是具有 14 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加上目前國內的經濟發展排名全球第二。中國半導體具備戰略縱深,現在要強調走出原來的以加工為主要的商業模式。以華為、中興為代表企業已經走出了這種模式,但半導體發展很難走出加工模式。

        魏少軍教授舉了一個例子,四十年前,大陸從中國臺灣進口的產品僅僅是半導體,可以說包羅萬象。但是現在,大陸很少從臺灣進口產品。并非大陸不想進口,而是臺灣沒有。中國臺灣的發展走上了一條相對而言更合適的道路,但是對于其整個產業而言,可能是個災難性的。也就是,中國臺灣慢慢失去了在電子產品系統方面的創新。回顧臺灣過去的多年,除了林本堅博士的浸潤式光刻機,其他的創新非常少。這不是臺灣同胞不優秀,而是由于它的產業模式的影響。

        此外,魏少軍教授說到了另一個現象。在設計制造封測三駕馬車中,制造業的外資占比很大,近幾年的增長中,外資企業對中國制造業的貢獻率超過了國內企業貢獻的兩倍。也就是增長上一塊錢,大陸自己的本土增長一塊錢,外資企業增加了兩塊錢。但是在設計業中,設計外資只占 1% 不到。這說明,在開放合作中,各種合作都可以,但是產品方面別人不和我們合作。人家愿意用我們的制造資源,人家愿意用我們的人力資源,愿意用我們的材料,但是在產品上沒有。

        魏少軍教授說到:「所以我強調在產業模式發展當中,以產品為中心,是必須堅持的一個不能改變的天條。你的制造能力再強,你沒有產品支撐,你就是給別人打工!」



        關鍵詞: 魏少軍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东县| 高邑县| 临澧县| 汉中市| 东山县| 井研县| 囊谦县| 玉田县| 柳林县| 宁城县| 镶黄旗| 深泽县| 新沂市| 句容市| 海南省| 天全县| 九龙坡区| 大埔县| 义马市| 阳高县| 旬阳县| 龙山县| 漳浦县| 图木舒克市| 中卫市| 寿光市| 张家口市| 阿拉尔市| 彭山县| 海城市| 新田县| 澳门| 筠连县| 灵台县| 会昌县| 六枝特区| 达日县| 宝鸡市| 宁明县| 汝南县|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