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被踢出“果鏈”?蘋果鏈公司利潤貢獻趨零
據 The Elec 報道,在發現其 OLED 面板的設計更改后,蘋果實際上已將中國顯示器制造商京東方從 iPhone 13 的供應鏈中剔除。
有中國資訊網站稱,蘋果表示不太可能將京東方剔除出 OLED 面板供應商,但由于沒有任何公開證據顯示蘋果方面發表過此類說法,該回應真實性存疑。
據 The Elec 報道,京東方自去年以來一直為 6.1 英寸 iPhone 機型提供 OLED 顯示面板,但自 2 月以來,該公司只為 iPhone 生產了“少量”的 OLED 面板。據說面板產量“在過去四個月中大幅下降”。
產量下降的最初原因是顯示驅動集成電路 (IC) 短缺,因為 IC 供應商 LX Semin 優先考慮 LG 顯示的訂單。更重要的是,據報道,京東方通過擴大薄膜晶體管的電路寬度改變了其 OLED 面板的設計。The Elec 聲稱,當蘋果公司發現這一變化時,它告知京東方停止生產。
盡管如此,京東方不太可能完全被排除在蘋果的 OLED 面板供應鏈之外,因為它的存在給三星顯示和 LG 顯示帶來了提高競爭力和降價的壓力。據說京東方在四川的工廠仍在運營,京東方目前可能正在研究一種解決方法以滿足蘋果的要求。
京東方在中國的兩家工廠為 iPhone 12 和 iPhone 13 生產 OLED 面板,到 2021 年僅占所有 iPhone 顯示屏的 10%,但該公司一直在計劃進行大規模擴張,以超越 LG 顯示,成為蘋果的 2023 年的 iPhone 主要供應商之一。
一條傳聞引歐菲光市值跌百億
2021年1月21日下午一點半左右,有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稱,歐菲光華南廠(歐菲光廣州)即將出售給立訊精密。該消息經過一個小時多多發酵后,造成了歐菲光股價的閃崩,并以每股12.91元收盤。
歐菲光是一家廣受關注的公司,自從貼上“蘋果供應鏈”的標簽后,一直廣受關注,尤其是這家公司成為進入“實體清單”的中國公司之后,更是想低調都不行,國人尤其是股民實在是太熱情了,任何一件小事都能夠引起巨大關注和爭議。
2021年1月21日閃崩之后,對市場敏感的媒體當天晚上繼續深入報道,更多人知道了歐菲光將要賣掉華南工廠的事兒,于是該公司股價從22日起就一直狂跌,即便該公司公布了一則超好看的業績預告,也無濟于事,到2021年1月27日,歐菲光股價從21日最高時的每股14.13元跌去了3.64元,市值跌去了98.09億元。
2021年1月27日,歐菲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歐菲光”)以低于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價格開盤,此后一直走低,跌到10.38元后出現微弱反彈,最后以10.49元收盤;與五天前最高股價14.13元相比,每股跌去3.64元,總市值跌去98.09億元。
復盤五天以來有關歐菲光的信息,就會發現大跌原因——2021年1月21日媒體報道歐菲光“被剔除蘋果供應鏈”,該媒體還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歐菲光欲將旗下子公司賣給立訊精密。消息突然,投資者為歐菲光“被剔除”出蘋果供應鏈擔心,同時也擔心歐菲光這家公司開不下去,從而引起踩踏。
在負面消息引起股價大跌后,歐菲光迅速行動,2021年1月22日晚,歐菲光發布2020年業績預告,顯示該公司2020年實現歸母凈利潤8.1~9.1億元,同比增長59%~78%;扣非凈利同比增長123%~168%,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3006元~0.3377元。但該消息沒有扭轉歐菲光股價的跌勢,該公司股價繼續下跌,除2021年1月26日有微弱反彈之外,27日繼續下跌。
2021年1月25日晚,歐菲光發布了一份《關于公司股價異動的公告》,稱該公司全資子公司廣州得爾塔影像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得爾塔”)將被出售給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精密”)的報道為不實報道。“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及其子公司未與立訊精密簽署任何協議或達成任何初步意向。”在公告中,歐菲光承認即將出售幾個子公司但具體賣給誰,公告沒有批露。
既然是不實報道,那么是歐菲光不賣呢還是什么?該公告確認“公司目前擬籌劃出售相關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資產”,將要出售的子公司范圍不超過:廣州得爾塔影像技術有限公司、江西慧光微電子有限公司、南昌歐菲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晶潤光學有限公司。也就是說,將要出售的公司將從這四家子公司里出。
反做空研究中心發現,這四個將有可能被出售的“蘋果鏈”公司,雖然在總資產、凈資產和營業收入三個指標上占集團公司分別為27.95%、39.79%、21.86%,但利潤貢獻率只有3.53%。
觀察人士認為,歐菲光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出售與蘋果業務有關的公司,雖說與大洋彼岸的某些操作有關,但更多是“蘋果鏈”公司給歐菲光的利潤貢獻率嚴重達不到預期,從而成為歐菲光發展道路上的犧牲品。實際上,歐菲光能夠走出這一步,需要的是勇氣,是中國企業敢于拋棄國際權威、不怕非議,堅定走自己道路的勇氣。
公開報道顯示,2016年11月,歐菲光以15.8億元的價格從索尼手中并購了索尼電子華南有限公司,成功切入蘋果光學鏡頭供應體系,隨后該工廠更名為歐菲影像。從2019年和2020上半年,歐菲影像為歐菲光貢獻近10%的營收,以及21%和35%凈利潤。
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四家子公司都成功出售,那么在歐菲光的生產版圖里,將沒有蘋果的產品線存在。那么,沒有蘋果產業鏈的歐菲光,會過得更好呢,還是會受到負面影響?在弄清楚歐菲光前,我們先弄清蘋果供應鏈。
花費50億加入果鏈是否值得
2021年2月7日,聞泰科技和歐菲光簽署了《收購意向協議》,擬收購歐菲光所擁有的的與向境外特定客戶供應攝像頭的相關業務資產,具體包括公司持有的廣州得爾塔影像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其控股公司在境外所擁有的與向境外特定客戶供應攝像頭相關業務的經營性資產、無形資產。
根據協議,聞泰將向歐菲光支付3億定金,最終收購價格為得爾塔工廠2020年凈利潤的10倍再加上全部經營性資產的交易價格(評估值)。按得爾塔工廠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2.7億估算,全年大約在3-4億。該工廠作為生產單位,經營性資產金額大致等于總資產,根據公告約為22億。這樣算下來交易價格約為50-60億,按市盈率估值在16倍以上。
對于今年利潤24-28億的聞泰來說,這個價格可著實不低。
摘自《聞泰科技2020年業績預告》
對此,東方證券撰文指出,本次收購將幫助聞泰科技實現從下游ODM產品集成業務和安世的半導體上游能力向中游模組業務的戰略拓展,從而形成全產業鏈客戶服務能力。隨著攝像頭模組成本持續提升,市場空間持續增長,該資產將助力公司更好的發展。
對此,公司方面表示,聞泰目前已有業務包括安世半導體所卡位的車規級半導體業務以及聞泰科技的通訊組裝業務。在收購了攝像頭模組資產后,公司可以進一步向產業鏈上游延伸,進行產業垂直領域的布局和整合。在完成收購以后,公司將形成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并且與安世和聞泰業務形成協同效應。
聞泰科技收購歐菲光是想作為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的,但可能愿望不是那么好實現。
雖然相比于國內競爭者,歐菲光在出貨量和市占率具備一定優勢,但是相比于國外企業來說,仍存在差距,聞泰科技收購的“廣州得爾塔”所提供的攝像頭模組約占蘋果手機整體訂單量的15%,而LGInnoTek和夏普分別占約50%和30%。從數據可以看出,聞泰科技收購的“廣州得爾塔”并非是蘋果公司的最核心的供應商。
此外,攝像頭模組在攝像頭產業鏈中處于較低端的環節,由于較低的門檻,行業集中度低,競爭激烈,企業的毛利率也并不佳。數據顯示,2018年,韓國LGinnotek與Semco各自以12%市場份額并列全球攝像頭模組行業第一,富士康收購的夏普占11%位列第二;國內企業舜宇光學和歐菲光均以約9%的市占率并列第三。行業龍頭市占率較低,競爭格局松散。同時,即使是龍頭企業,毛利率也普遍低于20%。從并購企業2019年和2020年的業績來看,廣州得爾塔2019年全年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51.21億元和1.1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33.6億元、2.7億元,凈利率分別為2.15%和8.04%。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對此提出質疑,“聞泰如何將并購資產與存量業務有效整合并不容易,且收購的資產向車用模組延伸困難重重,本次并購更像是一次突擊收購”,該人士表示。
就是說歐菲光的廣州得爾塔技術含量并不高,導致技術溢價能力偏弱,同時它并非蘋果核心供應商,沒有絕對得規模優勢,利潤不高,且沒有規模優勢,它當然不能位=為其新母公司帶來多大的利潤想象。
聞泰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手機ODM廠商(從設計到生產一條龍服務)在果鏈上一直沒什么存在感,此次出手的一個重要考慮應該是加深切入果鏈。但是,歐菲光被蘋果踢出供應商名單的傳聞此前就一直不絕于耳,得爾塔對蘋果來說可能已經不太夠格了。這意味著收購完成后聞泰或許要繼續大筆投入才能留在果鏈,聽起來有點兒冒險。
另外聞泰科技在并購安世半導體后,負債率已經較高,同時大股東的持股比例較低。“本次現金并購后,公司未來還將收購大股東的其他資產,而上一次定增目前還套牢了不少投資者,現金流將成為持續困擾公司發展的難題。”
這也就意味著聞泰科技對歐菲光得收購至少在短期內不僅不能為其帶來財務上的所期待的回報,相反,可能加劇本已面臨嚴峻財務困境的聞泰科技的財務狀況的進一步惡化。
蘋果鏈公司利潤貢獻趨零
當今生產任何的產品都要講究社會分工,每家企業做一樣或幾樣,才能做得又專業又精致,無論是波音飛機還是蘋果手機,都需要很多家企業的共同參與。而參與生產蘋果手機各種零部件的企業,就屬于蘋果“蘋果供應鏈”上的企業。
那么,蘋果供應鏈上的企業是什么境況呢?能賺很多錢嗎?富士康是蘋果供應鏈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負責蘋果手機的組裝,成為中國最大的公司之一。不過在整個手機產業鏈上,為蘋果提供服務的遠不止富士康一家,話語權也沒有富士康那么大,在與蘋果的博弈中處處被動。
蘋果產業鏈上的公司有多被動呢?舉一個例子:蘋果GSM(全球供應鏈經理)與臺灣一家光學企業談判,蘋果的一堆評估報告對這家企業的產品良率、鏡頭產品射出成型狀態、產線規模、物料進口甚至加工成本一清二楚,對方9.9美元的成本,被給出了售價1.1美元的決定,令人不寒而栗。
我們從歐菲光和其蘋果產業鏈上的公司的凈利潤差別來看。歐菲光2020年業績預告顯示,該公司歸母凈利潤8.1~9.1億元,同比增長59%~78%;扣非凈利同比增長123%~168%,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3006元~0.3377元。
而根據《關于公司股價異動的公告》提供的數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底,四家子公司總資產超113億元,超歐菲光405億總資產的1/4;凈資產也有37億元之上,超歐菲光94億凈資產的30%;營業收入上,四家公司營業收入總和超過113億元,超歐菲光2019年519億凈資產的20%,凈利潤除了廣州德爾塔和江西晶潤光學有1.1億和0.18億凈利潤外,其他兩家都是負數(如下表)。
我們注意到,“蘋果鏈”四家公司對歐菲光集團的總資產、凈資產和營業收入的占比分別為27.95%、39.79%、21.86%,而利潤貢獻率來看只有3.53%。盡管2020年蘋果iPhone出貨量增加10%,但由于蘋果母國政策不穩定造成供應鏈斷裂風險巨大,從蘋果產業鏈上收入微薄的歐菲光,就不得不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動。
對一個正常企業來說,利潤是最重要的,在虧損狀態下發展,企業盤子越大,則虧得就越多。“歐菲光之所以做出如此決定,肯定有其難言之隱”,有觀察人士指出,“與其看到一家公司刪除與蘋果供應鏈的關系而恐慌,不如認真看看這家公司究竟是什么底色再做決定。”
從目前情況看,歐菲光賣掉4家公司,實際上是甩掉包袱,輕裝上陣,用“瘦身”的方式來減少成本,聚焦主營業務,從而提升盈利能力,讓企業得以更好的活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