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物聯網與傳感器 > 專題 > 智慧農業為什么農民不使用

        智慧農業為什么農民不使用

        作者: 時間:2022-04-21 來源:科技為農 收藏

        描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204/433322.htm

          ,是指生產環節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雖然的提出已經好幾個年頭,但是實際上發展依舊緩慢。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肯定是向發展的現代化農業。但很多農民并不不明白什么是智慧農業。今天,愷易物聯網就來跟大家討論下為什么農民不了解智慧農業。

        產能過剩,農民積極性不高

          近年來生鮮電商的數量與日俱增,消費者對水果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但依舊可以聽到很多農產品滯銷的消息。這是因為隨著消費市場的升級,城市白領階層對水果的需求量更大,他們更青睞精品水果。而精品水果大多來自使用智能設備的水肥一體化溫室大棚,它們都是智慧農業的產物,所以普通的果農依舊滯銷。在收入不景氣的情況下,農民不敢輕易進行智慧農業,更別提大規模投入了。

        農民對互聯網技術信息了解不多

          當前我國農村高素質人口流失嚴重,留守農民的年齡、文化、性別結構不協調,年齡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且以女性為主,對互聯網信息技術了解應用較少,現代化農業生產意識比較淡薄。并且我國當前職業農民教育體系還未建立,這使得我國現代職業農民難以培育,高素質農業生產管理人員匱乏,導致智慧農業的農村初創者和支持者較少,智慧農業建設發展的內生動力嚴重不足。

        設施落后,機械現代化程度低

          智慧農業的發展需要先進的機械設備做基礎,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落后,大型現代化農機設備較少。多數牲畜禽舍的基礎設施僅限于照明和取暖;農業灌溉設施大多是簡陋的水道溝渠。而且,由于我國農機設備的市場投放量較少、價格過高,且政府農機補貼較少,小微型農業生產者無力購買,許多現代化農機無法走進農田。

        投資成本大,難以負擔

          大城市里人口密集,人均消費水平也高,經濟發達的同時在智能農業上投入的補貼也更充足。所以會有更多的合作社進入智慧農業,而普通農民和小戶根本沒有補助或比較少。有很多補貼是百分比的形式,例如投資人投資合作社,補貼率是60%,成本需要1000萬,只需要付出400萬。但是同樣的補貼率放在農民身上,即使補貼再高,400萬對于農民都是一個天大的數字吧。

          綜上所述,所以智慧農業雖然在我國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但是農民并不了解智慧農業是什么樣子,農民所認為的智慧農業和政府大力提倡的智慧農業存在斷層和誤差。不過相信,未來在政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智慧農業將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關鍵詞: 智慧農業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沧源| 镶黄旗| 建德市| 南川市| 古蔺县| 孝感市| 紫阳县| 桂林市| 汽车| 娄底市| 曲周县| 崇仁县| 峡江县| 金昌市| 龙游县| 绥中县| 砀山县| 托克托县| 盐城市| 麦盖提县| 剑河县| 太康县| 赤城县| 玛多县| 衡阳市| 临西县| 绵竹市| 乌拉特后旗| 奉化市| 通渭县| 武城县| 华坪县| 双牌县| 贺兰县| 阿城市| 威海市| 宣恩县| 盐边县| 腾冲县| 藁城市| 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