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市值反超蘋果 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10月30日,微軟股總市值接近2.49萬億美元,微軟反超蘋果奪回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寶座。蘋果市值為2.48萬億,小幅落后于微軟,兩家公司的市值加起來接近5萬億美元,約32萬億人民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111/429426.htm近年來,微軟和蘋果一直在爭奪華爾街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的寶座。
2010年,iPhone暢銷全球,蘋果如日中天,蘋果市值首次超過微軟,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消費科技公司,這一紀錄一直保持到2018年。
2018年,微軟市值實現了對蘋果的首次反超。當時的背景是,蘋果因為要求應用只能通過App Store應用商店銷售,并收取銷售額的30%為手續費被指違反了反壟斷法,并被起訴。
2020年7月,由于疫情對供應鏈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蘋果的產能和營收受到市場質疑,微軟市值曾短暫超越蘋果。
2020年8月,蘋果再次創造記錄,成為第一家市值達到2萬億美元的公司,超過石油巨頭沙特阿美,全球市值最高。
2021年10月,自2020年中以來蘋果一直占據著市值第一的寶座被微軟反超。
蘋果受全球供應鏈及芯片短缺影響
蘋果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該季度的蘋果總凈營收833.60億美元,同比增長29%;凈利潤205.51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大中華區營收為145.63億美元,同比增長83%。
按業務分類,iPhone營收為388.68億美元,同比增長47%;Mac營收91.78億美元,同比增長16%;iPad營收82.52億美元,同比增長21.4%;可穿戴設備、家用產品及配件的營收87.85億美元,同比增長11.5%;服務的營收182.77億美元,同比增長25.6%。
據蘋果CEO蒂姆·庫克估計,受限于全球供應鏈及芯片短缺影響,蘋果公司的收入至少損失了60億,并且這一情況將持續到本季度末,并將造成比現在更大的損失。具體表現為iPhone 13發布后,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出現了嚴重的缺貨現象,發貨時間一度延長至一個月。
納德拉接管微軟后高舉云業務大旗
眾所周知,芯片是制造手機的核心零部件,沒有了芯片,手機、平板、手表等硬件設備也無法完成組裝,那么嚴重依賴硬件和供應鏈的蘋果產品銷售就無從談起了。那么微軟的市值超過了蘋果也意外。
從歷史來看,微軟對蘋果的每次反超持續時間都不長,表面上,似乎都是因為蘋果遭到市場質疑而下跌,并不是微軟的強勢猛攻。但是,作為一個老牌的企業,能夠超過蘋果重新拿到市值的全球第一,一定是有原因的。
微軟市值憑什么超過蘋果?對于微軟來說,自2014年積極邁向云端發展是決定性的轉折。
2014年,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接管微軟之后,就決定將微軟重塑為全球最大云計算軟件銷售商。從云計算的角度來看,云計算作為整個互聯網市場的基礎設施,實際上有著非常明確的積極作用。他在云服務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確保微軟能在線上為企業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包括網絡、軟件、數據庫、服務器和存儲器等。
納德拉改變了過去微軟的思想作風,積極擁抱競爭對手,與安卓蘋果合作,成為他們的軟件供應商,讓微軟業績大增。他更積極拓展云計算業務,與亞馬遜展開差異化競爭,亞馬遜服務中小企業,微軟就服務大型企業,云服務成了微軟最亮眼的業務。另外為了激活本已經僵化的微軟組織,他進行了許多扁平化改革。
通過一系列Azure軟件交易,納德拉延續了該公司在云計算方面的成功。Azure軟件為企業存儲數據并運行應用程序。基于互聯網的Office程序也在繼續增長,微軟成功吸引客戶購買高端版本和延長合約。
微軟云軟件業務幫助微軟實現了強勁的季度銷售和利潤增長,連續第11個季度高于分析師預期,推動微軟股價大漲。
而事實證明,微軟的這個決定是對的,在近幾年他們獲得了巨大的回報。新冠疫情暴發后,全球向居家辦公和遠程教學方式的持續轉型使科技公司受益,微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特別是在疫情期間,許多企業都需要依托他們的軟件來實現遠征辦公。
對于微軟來說,疫情刺激了公司的云業務、軟件業務,這也讓他們的業績持續超預期。微軟最新財報顯示,微軟第一財季總營收為45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這是自2018年以來的最快增長;凈利潤為20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8%。
在后疫情時代下,蘋果更容易受到供應鏈平臺的掣肘,讓微軟云業務比iPhone這類硬件更能有長期收入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