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基礎軟件的國產化替代加速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層、基礎層軟件的不斷進步,Hadoop這種實現復雜、技術進步緩慢的技術不斷面臨挑戰,各種替代技術層出不窮。國家要求科技企業抓住網絡發展前沿技術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口,加快推進國內自主可信替代方案,構建安全、自主的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體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009/418543.htm在過去,人們認為大數據就是Hadoop。中國軟件網絡觀察,大數據基礎軟件本地化換代加速。云計算在中國的應用和普及,有望成為國內數據庫發展的重要機遇。例如,根據云應用的特點,國內云廠商推出了開源數據庫深度定制版本和自主開發的數據庫/數據倉庫版本。
眾所周知,在 2019 年全球 OLTP 數據庫權威測試 TPC-C 中,阿里云的 OceanBase 數據庫“一舉奪冠”,不僅打破 Oracle 維持 9 年的世界紀錄,也讓更多人認識到國產數據庫的發展水平。
軟件國產化意味著不僅要適應國內的數據庫和數據倉庫,還要適應國內的操作系統和硬件環境。選擇操作系統的特定版本來適應是很困難的,因為版本繁多,眼花繚亂,如通用版、高級版和安全版。另外,除了官方網站上的簡要說明,很難獲得關于不同版本之間具體差異的詳細信息。如果適合某一行業的數據庫,企業很難從公開渠道獲得數據庫的最新發布版本以及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最后,雖然通過聯系售前人員獲得了數據庫安裝文件,但在實際的適應過程中仍存在漏洞。在實際的適應中,有些功能不能很好的支持,產品技術人員也不能給出明確的解釋。最后,適應人員只能從代碼層面解決問題。
將國內數據庫作為數據源和數據目的地是最大也是最復雜的任務。雖然有很多困難,但是國內的數據庫/數據倉庫有自己的優勢:
第一個優勢是結構的先進性。雖然國產數據庫起步較晚,但我們可以參考成熟的產品,結合新的理論進行架構創新。國內數據庫在橫向擴展和分布式容錯方面具有優勢,這得益于數據庫體系結構的先進性。
第二個優勢是本地化服務。與國外企業相比,國內企業在靈活性和服務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此外,國內數據庫可以根據國家政策調整產品和服務,限制少,周期短,更容易滿足國家對“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的監管要求。
讓我們仔細分析國產化的內涵。國產化是指系統在對該國具有核心價值的領域進行國產化,至少在政府和軍隊等敏感機構進行國產化。國產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中國重要信息系統的國產品牌替換。沒有必要把中國的技術和中國的產品推向世界去競爭和引領信息產業的潮流。換句話說,國產化是一種防御策略,最好的結果是使用我們自己的信息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