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己的電腦誕生,一年能產10萬臺,芯片、系統全是國產
2018年的“中興事件”以中興交上146億的罰款畫上句號,2019年的“華為事件”仍未結束,美方在5月甚至變本加厲修改出口規則,試圖切斷華為的芯片供應鏈,這兩次事件均阻礙中國科技的發展,部分企業受到重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007/416068.htm但先后兩次事件,也讓相關中國企業意識到自研技術、自產硬件的重要性。好在,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正在實施去美化生產,且已經小有成就。7月3日,中國人自己的電腦誕生,天玥成功下線。
根據筆者了解,天玥是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純國產電腦,所搭載的系統和相關硬件均為國產,并且從硬件到軟件的自主研發、生產、升級等全程可控。目前,天玥計算機根據用途分為通用和專用兩種,分別搭載龍芯和飛騰處理器。
相較于英特爾或者AMD最新芯片,龍芯和飛騰芯片在性能表現上的確還有不足,但應對用戶的正常使用綽綽有余。天玥的系統則采用統信UOS,操作系統可支持飛騰、龍芯、鯤鵬、海光、兆芯、申威六大國產CPU平臺。
在軟硬件兼容方面可適配近萬款,金山WPS、永中OFFICE等辦公軟件均可支持。另外,搭載統信UOS的天玥,還經過高寒、高濕、高海拔的測試,結果顯示,在嚴酷的環境考驗下,天玥仍然能做到穩定運行,品質有很高保障。
另外,天玥還可以通過PCI-E擴展插槽實現多功能擴展,擁有獨立顯卡,具有高速圖形圖像處理能力等。
根據IT之家7月19日消息,繼重慶和沈陽后,海南省首臺國產計算機天玥,已經在生產基地正式下線,與此同時年產近10萬臺的生產線也順利落成。不過,筆者認為,天玥的問世只能代表我國的計算機實現國產化。
畢竟一臺計算機并非只有芯片和操作系統組成即可,還需要有配套的生態。而天玥雖然實現芯片和系統的純國產,但在生態方面卻幾乎為零,而在生態方面的研發和完善,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金,過程也很漫長。
因此,筆者認為天玥的誕生雖然具有一定積極意義,但純國產計算機只是前進了一小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筆者相信,只有國內相關企業共同努力,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也并非不可能。
對于天玥,你有什么看法?
文/有魚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