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落后最大“攔路虎”不是光刻機
—— 真正的軟肋被確定
自今年美國宣布開始對華為海思半導體制裁后,國產芯片的發展就備受國人關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007/415332.htm而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也讓不少國人認清了,我國芯片產業發展還十分落后的事實,即便是大陸地區第一芯片代工廠中芯國際,也是因為生產線中含有美國技術,無法對華為提供任何幫助。
不少人將我國芯片產業落后的原因歸結為無法生產高端光刻機,而且因為美國的存在,高端光刻機也不能順利進口。
不過目前來看,我國芯片發展的最主要短版并不是光刻機,光刻機固然重要但并不是無可取代。之前,中芯國際梁孟松曾表示,即便沒有高端光刻機,中芯國際也能造出7nm芯片。
而中國芯片工藝之所以與全球頂尖的工藝存在差距,主要原因是缺少人才,這也是我國芯片行業發展速度落后的真正軟肋。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我國芯片產業人才缺口已經達到了30萬人。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芯片行業人員從業規模才40萬人,可以說以目前的我國芯片人才儲備完全不能滿足國內芯片產業需求。
不過在美國斷供華為芯片之后,也讓我國對芯片行業產生了危機感。除了今年美國限制華為在半導體方面的采購外,2018年中興通訊因美國特朗普政府實施禁運制裁而受到沖擊。在芯片方面被美國“卡脖子”的滋味確實不好受。
現在我國已經相繼設立旨在實現半導體國產化的半導體基金,開始向中國企業投資。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對中芯國際的注資,中芯國際本月在科創板上市,或可融資超500億元人民幣。
得到國家隊支持后,后面我國芯片企業將投入大量的資金用在研發方面。除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我國也應該加強對高端芯片人才的引進,畢竟人才也是芯片發展中的重要一環。
相信未來我國的芯片產業發展將會越來越好,不再依靠美國完全實現自給自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