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發燒時間、追蹤感染線索 可穿戴設備助力新冠疫情預警
新華社北京6月15日新媒體專電 據法新社華盛頓6月7日報道,越來越多研究人員將目光投向可穿戴設備,希望使之成為新冠病毒的早期預警系統。相關內容編譯如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006/414272.htm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洛克菲勒神經學研究所的科學家上月說,他們創建了一個數字平臺,利用Oura戒指,最多可提前3天探測到新冠肺炎癥狀。Oura戒指是一種可穿戴健康和活動跟蹤設備。
該大學稱,研究人員開發的一款應用軟件利用人工智能來預測新冠肺炎相關癥狀——比如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和疲勞——的出現時間,準確率超過90%。研究人員說,該系統可以提供尚未出現癥狀者的感染線索。
另外,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也招募了3萬多人參與一項類似研究,該研究旨在利用可穿戴設備發現“癥狀前”和無癥狀新冠肺炎感染者。
在英國《柳葉刀》周刊1月刊登的一篇研究論文中,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展示了可穿戴設備在預測流感方面的價值。領導該研究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流行病學家珍妮弗·雷丁說,早期跡象表明,這些設備“有可能識別出那些尚未表現出癥狀但已被感染的人”。
雷丁在一場討論這項研究的網絡會議上說,可穿戴設備能在癥狀出現前發現“表明你將罹患病毒性疾病的細微變化”。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說,他們希望證明,可穿戴設備的數據也許比量體溫更可靠。
雷丁說:“40%的新冠肺炎患者不發燒。利用可穿戴設備來篩查人群比量體溫效率更高。”
例如,靜止心率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因為它在人感染病毒前通常保持不變,而且能被大多數可穿戴設備準確測量。雷丁說:“我們看到,有人在開始發燒前4天就出現了這些(心率)變化。”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所長埃里克·托波爾說,使用可穿戴設備這種想法大有前途,因為“1億多美國人擁有智能手表或手環”,這些設備可為研究人員提供關鍵數據,但取得好結果的“前提是讓大量人口”參加研究。
與此同時,在美國政府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資助下,加利福尼亞州健康科技初創公司埃維達申健康公司啟動了一個項目,將根據300名感染新冠病毒風險較高者使用的可穿戴設備的數據,研究一種預警算法。
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數據科學家盧卡·福斯基尼說,這項研究旨在“更有效地確認人們在何時何地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且可能有助于實現實時干預,以便限制傳播和監測結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