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繼電器結構可靠性研究與應用
李?帥,張秀鳳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8/403619.htm(格力電器(合肥)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摘?要:針對空調用固態繼電器因結構不良導致金線彎曲現象,本文從固態繼電器失效機理、器件結構工藝設計可靠性等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器件失效機理、結構對比、X-RAY等對器件進行全方位分析論斷,分析結果表明:固態繼電器結構設計存在質量缺陷,在生產過程中因樹脂注入黏度,造成金線彎曲現象。本次從器件本身可靠性設計、內部結構布局設計整改,提升器件產品質量。
0 引言
固態繼電器(Solidstate Relays,SSR)是一種全部由固態電子元器件組成的新型無觸點開關器件,它利用電子元件(如發光二極管、雙向可控硅等半導體器件)的開關特性,將可控硅和光耦結合,把功率驅動、功率調節、高低壓隔離三個特點集成到一起。當輸出端導通時,即使輸入端撤除后,輸出端將仍然導通直至到其兩端電壓降低到0為止,可達到無觸點無火花地接通和斷開電路的目的,因此又被稱為“無觸點開關”。SSR實現弱信號(Vsr)對強電(輸出端負載電壓)的控制。本文從SSR失效機理、失效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其整改方案思路可以為其他SSR廠家失效分析整改提供借鑒、參考意義。
1 事件背景
空調用固態繼電器引入A廠家器件后,售后工作可靠性表現不佳,通過X-RAY觀察發現內部金線變形及綁定不良現象嚴重(如表1) ,同樣過程通過全檢也能發現金線綁定不良,問題急需進行攻克解決。
2 IPM失效原因及失效機理分析
對固態繼電器原理圖及實物圖(如圖1 和圖2)核實,從SSR原理圖查看左側1、2、3、4引腳為低電壓輸入端,右側5、6、8為高電壓控制端。固態繼電器通過輸入端發光二極管發射,通過光電感應控制6、8腳高壓輸出,來控制空調室內機電機的轉速。
對固態繼電器進行X-RAY觀察,A廠家固態繼電器結構是金線綁定進行1引腳與3、4引腳短路(如圖3),B廠家固態繼電器是銅基板直接連接實現1引腳與3、4引腳短路(如圖4)。通過圖3、圖4對比,能明顯發現金線綁定結構與銅框架一體結構現象,通過X-RAY觀察確定A廠家與B廠家輸入端結構存在不同。
對A廠家、B廠家固態繼電器進行開封,發現固態繼電器發射極A廠家與B廠家結構有所不同。A廠家結構為1引腳與3、4引腳通過金線綁定連接(如圖5),B廠家結構1引腳與3、4引腳是銅框架一體結構(如圖6),由于后工序進行封裝樹脂流動、過程周轉抖動及其他異常,導致輸入端1引腳與3、4引腳金線綁定的變形及框架形變的異常現象。
對A廠家固態繼電器開封后觀察金線綁定結構,發現由于綁定金線過長,在封裝時樹脂流動已經導致金線變形。B廠家由于結構的穩定性,開封后觀察不存在此類現象(如圖7)。
3 固態繼電器失效整改措
施整改措施將固態繼電器的輸入端結構進行調整,對固態繼電器1引腳與3、4引腳的金線綁定結構進行更改,改成與B廠家結構一致,使得1引腳與3、4引腳銅基板直接連接,實現發射極端1、3、4引腳框架結構一體化,一體化后同樣實現直接短路,同時增加框架在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如圖8)。
4 整改效果驗證
整改后制品外觀上無差別,整改后制品與整改前制品在尺寸、結構等性能參數方面數值保持一致。
核實內部結構狀態,整改后制品輸入端結構進行優化,輸入端1引腳與3、4引腳由金線綁定改成一體化結構(如圖9。其中,標注①為發光二極管金線綁定,標注②為結構更改處,其他部分結構不變),輸出端強電部分結構不變,更改后弱電控制部分各項電性能參數不變。更改后避免了固態繼電器在生產過程中因樹脂流動、過程周轉抖動及其它異常,導致輸入端1引腳與3、4引腳金線綁定的變形及框架形變的異常現象。
由于對輸入端弱電部分結構進行調整,器件半導體未做任何改動,使用原來的發光二極管、雙向可控硅等半導體器件,即做結構調整后不影響器件整體性能方面的參數值。同步對整改后新制品在管腳性能參數、極限參數進行測試,與整改前制品參數一致。器件單體性能及裝配整機性能測試驗證均無異常。
5 固態繼電器失效整改總結及意義
通過對A廠家SSR產品單體結構分析,并從SSR失效機理、失效因素、器件結構可靠性等多方面進行核實,同步對B廠家SSR產品單體結構可靠性對比論證,發現需從器件本身進行整改。對不同廠家SSR結構進行對比分析,從其他SSR優點結構部分進行吸收優化,對分析評估SSR結構調整優化可以達到的借鑒要求,來提高產品可靠性,整改后效果明顯。
通過此次整改,器件引入開發時需對器件單體可靠性進行詳細有效測試評估,通過與不同廠家對比結構分析,提煉不同廠家結構優勢,進行推動優化結構,以提高產品的結構可靠性,同步降低過程應用及售后失效率。
參考文獻
[1] 毛興武,張乃國.電子元件知識講座(九)光耦合器與固體繼電器[J].電子元器件應用, 2011(12).
[2] 朱家國,顏廷剛,石定桓.淺談固態繼電器的工作原理、技術特點和應用[J].電子科技導報,2011(12).
[3] 張宇瀚.固態繼電器的結構、分類與應用[J].技術與市場,2016(11).
[4] 朱煜.光MOS固體繼電器平行縫焊的工藝研究[J].機電元件,2012 (06).
[5] 余日光,史烽.固體繼電器研發項目風險管理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3(09).
作者簡介:
李帥(1988-),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固態繼電器可靠性技術研究。
本文來源于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19年第8期第72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