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芯通將于本月底關閉?這波操作不太穩
路透社消息,美國智能手機芯片制造商高通公司與中國貴州省的合資企業——華芯通半導體(HXT)將于本月底關閉。據國外媒體網站The Information透露,華芯通的高管在前內部會議上表示,公司將在4月30日前關閉,并補充稱,截至2018年8月,高通和貴州省已向HXT投資總計5.7億美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4/399695.htm華芯通半導體
2016年1月17日,中國貴州省人民政府與美國高通公司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并為其合資企業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揭牌。華芯通半導體將基于世界領先技術優勢,為中國市場研發自主可控的服務器芯片。合資企業首期注冊資本18.5億人民幣(約2.8億美元),貴州方面占股55%,美國高通公司方面占股45%。同年6月,曾榮獲“2013中國經濟十大新聞人物”,前飛思卡爾半導體銷售和市場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汪凱宣布擔任華芯通半導體CEO。
華芯通半導體的創辦突破了中國當時沒有服務器芯片技術局面,因此得到了廣泛關注。《人民日報》還在2016年5月份的報刊中發表了《貴安新區:追求品質不降格》,在其中贊揚華芯通半導體引領貴安新區飛速發展。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高通總裁德里克·阿博利曾表示,高通與中國貴州官方合資成立華芯通公司,原因之一就是預計中國的伺服器市場將超越美國。雖然,過去西方公司一直以來都將較陳舊的技術授權給中國同行,但華芯通將在高通的計畫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
德里克·阿博利曾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我們對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的設想是,在初期的時候,我們會給予合資企業技術資源上的支持,使其能夠盡快投入運營。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合資企業能夠為中國的數據中心市場提供服務器芯片解決方案,能夠實現自給自足。這也可以說是高通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提供的一個支持。”
可以說,華芯通半導體是在眾望之下誕生的。國家對于自主芯片研發生產的迫切需求,高通對于更好地融入中國市場的決心和對戰Intel的雄心,都希望能夠合作出更好的作品。
昇龍處理器
經過兩年的潛心籌備,華芯通在2018年5月發布了第一款芯片——昇龍處理器,于2017年年底試產流片成功。2018年11月27日,華芯通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新品發布會,宣布其第一代可商用的ARM架構國產通用服務器芯片—昇龍4800 (StarDragon 4800) 正式開始量產。在發布會上,美團、創新科、華東電腦、技嘉等企業還曾在現場對運行在昇龍4800系列上的ARM數據中心的應用進行了介紹或演示。
昇龍處理器作為華芯通半導體第一代服務器芯片產品,是兼容ARMv8架構的48核處理器芯片,采用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10納米工藝,在性能上達到國際市場中高端服務器主流芯片產品水平。昇龍處理器攜帶遵照我國“商用密碼算法”標準自主開發的密碼模塊及軟件解決方案,在保證產品高性能、低功耗特點的同時,大大提高應用中的系統安全性、自主性和可控性。
華芯通公司圍繞昇龍處理器進行軟硬件及生態適配建設,基于昇龍處理器的工程樣機已經完成生產,公司還完成了國際國內主流部件、操作系統、數據庫、語音平臺等的適配,完成了貴州政府應用系統、交易款應用、云平臺、高性能計算應用等的適配,在數博會上,華芯通也展示了其階段性成果。
但是,昇龍4800處理器被公布量產之后,就再無其音訊。
“曇花一現”?
對于華芯通半導體關閉的原因大家眾說紛紜,但大部分猜測與此前高通數據中心業務大裁員
有關。該裁員行動主要集中在加州圣地亞哥辦公室及北卡羅來納州羅利辦公室,共計269人,剩余數據中心業務部門人員不足50人。
無人引路可能是華芯通半導體落幕的主要原因。
雖然有汪凱擔任CEO,研發團隊也是集合了國內與高通數據中心業務部的尖端力量,在之前公布的數據顯示,華芯通在研發團隊上有員工440人,研發人員約占90%,在貴安、北京、上海三地設有研發基地。
一直以來,國內服務器芯片市場一直被Intel的X86架構霸占,大約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因此,國內芯片企業一直希望用基于ARM架構的芯片搶奪市場。但是,X86的成功并不是源于幸運,而是經過時間的打磨和無數競爭對手的錘煉的,以其開放性和低成本成為絕對優勢,并至今無人能敵。
在X86成功路上的鋪路石里,有Calxeda和Applied Micro,還有AMD開發的ARM架構服務器芯片,或許,現在又添加了一個昇龍處理器。
截止到記者發稿時,尚未從華芯通方面獲得準確消息。
本文參考引用的新聞報刊如下:
《Qualcomm's joint venture with Chinese province to shut down: The Information》,YAHOO!,Kanishka Singh
《中國貴州省和美國高通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新華網,何中然
《高通攜手貴州華芯通:成功源于創新 大數據前景美妙》,新華網,未知
《國產芯片的關鍵一步:華芯通首款芯片年底量產》,電子產品世界,王金旺
《華芯通第一代ARM架構服務器芯片正式上市》,電子產品世界,未知
《服務器芯片市場會變天嗎?》,集微網,艾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