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通往萬物互聯之路
都說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高達10G以上更極致的飛速體驗;低至1毫秒的超短時延;每平方公里多達100萬連接的巨大容量,5G真是好處多多。在即將開啟萬物互聯的時代,5G滲透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各個領域,我們只需要等待技術成熟、產品上市,準備一起迎接信息通訊時代的下一個黃金10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3/398943.htm但是在通往5G、智能、萬物互聯的未來之路上,還有一個小小的障礙,這個障礙不除,萬物互聯這輛大車很可能是開不動的,這個小小的障礙就是SIM卡。
有人可能要問,SIM卡不是我們手機上必需的小卡片么,沒有它網絡都上不去,怎么就變成萬物互聯的障礙了?其實,有很多東西只是我們習慣了,但他的存在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例如,我們買一部手機,再找電信運營商買一張SIM卡,安裝進去就能使用,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然而很少有人去想,為什么買了手機,還要再去買一張卡才能打電話、上網。這樣到底方不方便,合不合理?
現在我們每人1-2部手機,感受可能不明顯。未來到了萬物互聯時代,除了手機需要連接移動網,萬物都需要聯網:Pad、手表、智能耳機、智能眼鏡、VR終端、車載設備、體脂秤、智能家居、無人機等等等等,每個人有一大堆電子產品要聯網。看著新買的產品卻不能用,要等運營商營業廳開門才能去買卡。每個設備都買一張,每張卡都要等半天,買到以后還要管理、攜帶一大堆卡,這種體驗是不是就太遜了?
另一方面,SIM卡雖然是一張“小卡片”,但是這個“小”也是相對而言。對很多電子產品來說,它卻太“大”了。比如智能手表這種“寸土寸金”的設備,硬往里面塞進去一個卡槽,這也太考驗硬件工程師了,什么輕薄、待機都不要想了。更不用說SIM卡如果在很多物聯網使用環境中使用,很容易壞——因為它既不防水,也不防塵,怕熱,怕冷,還怕震動。
所以,帶著SIM卡進入萬物互聯時代,你很有可能會抓狂。還有我們想要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旅游等等。
說到這,有一種方法可以滿足需要——把SIM卡電子化,金蟬脫殼,舍去皮囊,提取出SIM卡的靈魂——卡密數據文件,這就是傳說中的eSIM。
在社會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票據、證件都已經去除實體化,實現電子化,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比如電子發票、電子機票、電子錢包。電信運營商也順應時代變革趨勢,把SIM卡化于無形,你看不到,摸不著,因為它就是一個數據文件。用戶不需要到營業廳排隊領取,只要動動手指頭,就可以通過網絡下載到移動終端中。有了它,各種電子產品就能連上2G、3G、4G以及馬上就要到來的5G網絡。有了eSIM,萬物互聯的美好生活指日可待。
當然,任何一種新技術的研發都不是一蹴而就的,eSIM也同樣經歷了長時間的醞釀,直到今天才開始應用。
那么,eSIM技術哪家強?這一次,中國聯通又走在了前面。據悉,聯通公司在eSIM上面真是付出了大量心血,擁有深厚的功力,聯通是eSIM國際標準重要的制定者之一。
聯通創新推出的互聯網化的eSIM智能配件開通方案,讓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動動手指就能給智能配件聯網,半夜12點躺在床上操作都可以,再也不用等天亮去排隊了。這個方案還拿了國際大獎。
在國內,聯通第一家支持努比亞的eSIM智能硬件——努比亞α,并領頭成立了eSIM產業合作聯盟,一起努力研究各種新產品。為了用戶能早日體驗到萬物互聯,聯通和努比亞也是拼了。
總而言之,eSIM已經到來,努比亞的柔性屏“新物種”已經在路上,未來我們還能看到、用上更多新奇、實用的智能產品,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可能會發生不小的變化。是不是很好奇?有沒有很期待?百聞不如一見,大家一起期待努比亞α的發布上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