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源晶振的頻率該如何測量
3.選擇合適的測量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1/396921.htm既然晶體兩端非常敏感,不便于接上探頭測量,那可以換一種思路,在其他地方測量該信號。
某些時鐘芯片帶clock out功能,此功能是buffer晶體的信號,其管腳的輸出是有很強大的驅動能力的,因此可以直接使用探頭測量。
晶體發出的時鐘輸入到處理器中,可以使用計時器對此信號作分頻處理,然后將分頻后的信號輸出到管腳。這樣我們只需測量分頻后的信號,即可計算出原有時鐘的頻率。
這種間接測試的方法,只能測試晶體的頻率,不能測量晶體輸出信號的幅度。若能在設備的工況范圍都測試其頻率的準確性,那晶體電路的工作就是OK的。

圖 3 使用芯片的緩沖功能、計數器功能來測量
若信號驅動能力很強,可以考慮非接觸的測試方案:近場探頭。近場探頭配合頻譜儀,或示波器的FFT分析功能,即可測得峰值電壓處的頻率。由于為非接觸方案,不存在探頭的負載效應,不過需注意此時頻譜儀、FFT分析的頻率分辨率,這會影響測量結果的步進、精度。
4.Tip:如何測量頻率
在捕捉到晶體的輸出信號后,該如何測量其頻率呢?在我司的ZDS系列示波器中,可以選擇硬件頻率計、頻率參數測量、上升沿參數測量等方法。
硬件頻率計在實現時,有測周期與測脈沖數的算法。這兩種不同的測試方法,是會因應輸入信號的頻率大小而選擇的,以期待測量值更準確。當信號頻率小時,會選用測周期的方法,把信號的周期測好了,周期的倒數就是頻率,此方法誤差源在于測周期的計時時鐘的頻率;當信號頻率大時,會選用測脈沖數的方法,在標準時間內測出信號上升沿的個數,此方法的誤差是標準時間內的選定問題。
在參數測量的時間參數中,有“頻率”這測試項。此測試項是求得兩上升沿之間的時間差,再求倒數得到頻率。此測試項的誤差在于上升沿的判定與周期計時頻率,受限于當前采樣點的采樣率。
在參數測量的統計參數中,有“上升沿計數”的方法,其原理是測量上升沿的個數。在測試中,可以將測量范圍選擇光標區域,而光標范圍設為200ms,這樣測得的上升沿乘以5,即為信號頻率。

圖 4 頻率、上升沿計數測量界面圖
選用信號發生器輸出不同頻率的信號,使用上述三種方法測得頻率如表 1所示。
表 1 不同測量方法測出的頻率對比表
可見三者測量結果差異不大,硬件頻率計的分辨率更高,而參數測量中有效位數只有5位。此信號發生器輸出頻率的準確度為±1ppm,示波器內部晶振的頻率準確度為±2ppm,在上述的24MHz硬件頻率計中,測量的準確度為80Hz/24MHz=3.33ppm,基本在儀器的測量精度內。參數測量值在某些情況下顯得更接近真實值,這是因為其有效位數不夠而四舍五入的原因,準確度更高的還是硬件頻率計。
5.小結
本文就對負載敏感的無源晶振信號的測量做了簡約的分析,闡述了探頭的接入對電路負載效應的影響,這種影響同樣也適用于輸出阻抗很大的電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