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之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
目前應用較廣泛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結構形式主要有集中式、分散與集中相結合和全分散式三種類型。現將三種結構形式的特點簡述如下。
集中式:集中式結構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指采用不同檔次的計算機,擴展其外圍接口電路,集中采集變電站的模擬量、開關量和數字量等信息,集中進行計算與處理,分別完成微機控制、微機保護和一些自動控制等功能。這種系統結構緊湊、體積小、可減少占地面積、造價低,適用于對35kV或規模較小的變電站,但運行可靠性較差,組態不靈活。
分散與集中相結合: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將配電線路的保護和測控單元分散安裝在開關柜內,而高壓線路和主變壓器保護裝置等采用集中組屏的系統結構。此結構形式較常用,它有如下特點:
10~35kV饋線保護采用分散式結構,就地安裝,可節約控制電纜,通過現場總線與保護管理機交換信息。
高壓線路保護和變壓器保護采用集中組屏結構,保護屏安裝在控制室或保護室中,同樣通過現場總線與保護管理機通信,使這些重要的保護裝置處于比較好的工作環境,對可靠性較為有利。
其他自動裝置中,如備用電源自投控制裝置和電壓、無功綜合控制裝置采用集中組屏結構,安裝于控制室或保護室中。
全分散式:全分散式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以一次主設備如開關、變壓器、母線等為安裝單位,將控制、I/O、閉鎖、保護等單元分散,就地安裝在一次主設備屏(柜)上。站控單元通過串行口與各一次設備相連,并與管理機和遠方調度中心通信。它有如下特點:
簡化了變電站二次部分的配置,大大縮小了控制室的面積。
減少了施工和設備安裝工程量。由于安裝在開關柜的保護和測控單元在開關柜出廠前已由廠家安裝和調試完畢,再加上鋪設電纜的數量大大減少,因此現場施工、安裝和調試的工期隨之縮短。
簡化了變電站二次設備之間的互連線,節省了大量連接電纜。
全分散式結構可靠性高,組態靈活,檢修方便,且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
上述三種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推出,雖有時間先后,但并不存在前后替代的情況,變電站結構形式的選擇應根據各種系統特點和變電站的實際情況,予以選配。如以RTU為基礎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可用于已建變電站的自動化改造,而分散式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更適用于新建變電站。
由于微處理器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結構體系不斷完善,全分散式自動化系統的出現為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選型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選擇余地。伴隨著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應用的增多,無論是新建、擴建或技改工程,其綜合自動化系統的選型都應該嚴格執行有關選型規定,力求做到選型規范化。經選用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不僅要技術先進、功能齊全、性能價格比高,系統的可擴展性和適用性好,而且要求生產廠家具有相當技術實力,有一定運行業績和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
1.3電力管理體制與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關系問題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建設,使得繼電保護、遠動、計量、變電運行等各專業相互滲透,傳統的技術分工、專業管理已經不能適應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變電站遠動與保護專業雖然有明確的專業設備劃分,但其內部聯系已經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一旦有設備缺陷均需要兩個專業同時到達現場檢查分析,有時會發生推諉責任的情況,造成極大的人力資源浪費,而且兩專業銜接部分的許多缺陷問題成為“兩不管地帶”,不利于開展工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