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之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
1.1.4傳輸規約和傳輸網絡的選擇問題
變電站和調度中心之間的傳輸規約。目前國內各個地方情況不統一,變電站和調度中心之間的信息傳輸采用各種形式的規約,如部頒CDT、SC-1801、DNP3.0等。
1995年IEC為了在兼容的設備之間達到互換的目的,頒布了IEC60870-5-101傳輸規約,為了使我國盡快采用遠動傳輸的國際標準,1997年原電力部頒布了國際101規約的國內版本DL/T634-1997,并在1998年的桂林會議上進行了發布。該規約為調度端和站端之間的信息傳輸制定了標準,今后站端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設備與遠方調度傳輸協議應采用101規約。
站內局域網的通信規約。目前許多生產廠家各自為政,造成不同廠家設備通信連接的困難和以后維護的隱患。
1997年IEC頒布了IEC60870-5-103規約,國家經貿委在1999年頒布了國際103規約的國內版本DL/T667-1999,并在2000年的南昌會議上進行了發布,103規約為繼電保護和間隔層(IED)設備與變電站層設備間的數據通信傳輸規定了標準,今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站內協議要求采用103規約。
電力系統的電能計量傳輸規約。對于電能計量采集傳輸系統,IEC在1996年頒布的IEC60870-5-102標準,即我國電力行業標準DL/T719-2000,是我們在實施變電站電能計量系統時需要遵守的。
上述的三個標準即常說的101、102、103協議,運用于三層參考模型(EPA)即物理層、鏈路層、應用層結構之上,是相當一段時間里指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發展的三個重要標準。這些國際標準是按照非平衡式和平衡式傳輸遠動信息的需要制定的,完全能滿足電力系統中各種網絡拓撲結構,將得到廣泛應用。
IECTC57即將制定無縫遠動通信體系結構,具有應用開放和網絡開放統一的傳輸協議IEC61850。該協議將是變電站(RTU或者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到控制中心的唯一通信協議,也是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甚至控制中心的唯一的通信協議。目前各個公司使用的標準尚不統一,系統互聯和互操作性差,因此,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建設和設備選型上應考慮傳輸規約問題,即在變電站和控制中心之間應使用101規約,在變電站內部應使用103規約,電能量計量計費系統應使用102規約。新的國際標準IEC61850頒布之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從過程層到控制中心將使用統一的通信協議。
1.1.5開放性問題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應能實現不同廠家生產的設備的互操作性(互換性);系統應能包容變電站自動化技術新的發展要求;還必須考慮和支持變電站運行功能的要求。而現有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卻不能滿足這樣的要求,各廠家的設備之間接口困難,甚至不能連接,從而造成各廠家各自為政,重復開發,浪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
另外,各種屏體及設備的組織方式不盡相同,給維護和管理帶來許多問題。
在我們現有的綜合自動化設備中,廠家數量較多,各廠不同系列的產品造成產品型號復雜,備品備件難以實現,設備運行率低的問題。
1.2組織模式選擇的問題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實現的方案隨著變電站的規模、復雜性、變電站在電力系統的重要地位、所要求的可靠性以及變電層和過程層總線的數據流率的不同而變化。如果一個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模式選擇合適的話,不僅可以節省投資、節約材料,而且由于系統功能全、質量高、其可靠性高、可信度大,更便于運行操作。因此,把好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的選擇關,意義十分重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