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綜述一、智能電網的核心內涵和技術框架
(2) 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的需要:“8•14大停電”不是偶然事件,對世紀之交北美電網的大停電事故統計表明,大停電事故的發生服從冪指數規律[3],頻率越來越高,損失越來越大;而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對電能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據美國電科院估計,美國每年由于電能質量問題造成的損失高達260億美元。
(3) 提供多種多樣的電力增值服務,增加電力用戶互動性的需要:通過提供實時透明的電價和各種增值服務,提高用戶滿意度,改善負荷特性,實現需求側管理,使用戶和電力企業共同應對電網運行和調度所面臨的挑戰,最終實現雙贏。
(4) 節能和環保的大勢所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需要:電能是優質方便的二次能源,目前一次能源轉換成電能的效率還很低(如燃煤火力發電效率37%,光伏發電20%等),電網損耗7%;而且電力生產還是溫室氣體排放的大戶,06年我國燃煤發電CO2排放量24.44億噸,07年超過美國,每年還在以10%的速度遞增。節能減排的潛力巨大。
(5) 大量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的需要:進入21世紀以來,以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蓬勃發展,在總裝機容量中比重越來越大(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我國15%,歐盟20%),但是它們的間歇性和隨機性卻給電網的穩定運行和調度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6) 國家能源安全和綜合資源優化配置的需要:電力系統是關系到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礎設施,特別是“9•11”事件以后,美國更是把電網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的層次,要求電網能夠抵御自然災害甚至恐怖襲擊,具有更高智能和自愈能力。電能具有易轉換和遠距離傳輸的特點,以智能電網為媒介可以實現大范圍內多種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
可見,智能電網的發展是21世紀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而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和傳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日益成熟,為建設智能電網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手段。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69.htm
2 智能電網與傳統電網的主要區別
智能電網與傳統電網的主要區別主要體現在用戶互動、發電和儲能、市場化和自愈性等方面,詳見下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