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微軟、谷歌,全球云端之戰愈演愈烈
此外,出于同樣的原因,家得寶(Home Depot,全球領先的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美國第二大零售商)在2016年選擇了谷歌云,而好市多(Costco,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沃爾格林(Walgreens,美國藥品、食品零售連鎖企業)、霍尼韋爾(Honeywell,銷售智能家居產品,是亞馬遜旗下品牌的競爭對手)、Asos(時尚服飾及美妝產品線上零售商,亞馬遜時尚正試圖進軍該領域)則投向了微軟的懷抱;2017年,雜貨連鎖店克羅格(Kroger)將自己的云儲存需求進行分割,分別送入微軟和谷歌的云平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90212.htm
與此同時,在零售云市場不乏惡性競爭的案例,比如亞馬遜就曾指責沃爾瑪玩陰招,在供應商面前詆毀自己,而沃爾瑪也臉不紅心不跳的回應道,“哪有,我只是向他們推薦了微軟。”
據《華爾街時報》報道,沃爾瑪的一位客戶試圖向數據倉庫服務商Snowflake Computing購買數據處理服務,但沃爾瑪要求,Snowflake必須在Azure上運行自己的服務,才會同意這筆交易。隨后,Snowflake不得不遵照沃爾瑪的旨意向Azure轉移陣地,才順利獲得這位客戶的訂單。
在全球零售行業,云服務市場潛力巨大。據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2017到2023年,全球零售領域的云市場規模將從132億美元上升至408億美元。面對該領域巨大的市場空間,亞馬遜或許也有些無奈,難道要怪自己太強?
不過,也不是每一家零售商都對亞馬遜深惡痛絕,諸如Lululemon、Under Armour、Brooks Brothers和Rent-A-Center等小品牌仍然是亞馬遜的忠實擁簇。
此外,在科技領域,亞馬遜正遭遇同樣的尷尬。比如在過去兩年里,蘋果將其iCloud中的大部分數據從AWS轉移至谷歌云。究其原因,蘋果并不想太過于依賴亞馬遜,畢竟后者在云端備份服務、流媒體、機頂盒以及智能音響方面正日益成為強勁的競爭對手。
事實上,大量的科技企業都或多或少與蘋果有著同樣的顧慮,因此他們在享受AWS提供的云服務時,也在考慮同時與微軟和谷歌展開合作。也就是說,未來亞馬遜如果進一步拓寬自己的業務邊界,在更多領域取得顯著的成績,那么就意味著它會樹敵越多,而在云市場則意味著將更多客戶拱手相讓。
不過,這是個特別大的問題嗎?或許不見得。
微軟、谷歌的趕超之勢
從Canalys發布的全球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第二季度的數據來看,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云三大巨頭共占據全球云市場57%的份額。其中,AWS以31%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而Azure和谷歌云分別為18%和8%。

亞馬遜日前透露的數據顯示,其云業務在第二季度增長了48.7%,超過分析人士的預期。克班(KeyBanc)資本市場公司分析師表示,“我們確信,基于AWS目前在云服務領域推出的全新產品以及的強勁的發展動力,到2020年AWS的營收將實現翻番,達到420億美元。”
該分析與Citi Research近日發布的預期不相上下。Citi Research預計,到2020年,AWS的云業務收入會達到440億美元,而Azure為190億美元,谷歌云為170億美元。在其看來,AWS將持續領跑全球云市場。
事實上,亞馬遜是全球最早推出云服務的科技巨頭。自2006年啟動云計算和云存儲服務以來,AWS取得了非常顯著的增長。僅在近三年里,AWS的年收入增長率就高達255%。
當然,相較于其它競爭對手,亞馬遜除具有先發優勢以外,還有擁有海量的客戶(部分客戶每年購買云服務的花銷甚至超過1億美元)。同時,它還坐擁2000多家咨詢合作伙伴,在他們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亞馬遜的云服務,并且很多企業的技術經理都認為亞馬遜是一個非常安全可靠的選擇。
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盡管亞馬遜一直穩坐全球云市場第一把交椅,但自2015年以來,其市場份額并沒有太大變化。然而在此期間,微軟和谷歌的市場份額則雙雙翻倍,二者大有趕超亞馬遜之勢。
微軟的進擊
亞馬遜和谷歌同為互聯網出身的企業,二者推出的云計算服務都是基于各自業務的自然延伸,但微軟卻完全不同。
2008年,在亞馬遜入局云計算兩年后,微軟組建團隊開發代號為“紅犬(Red Dog)”的云項目。不過,直到2013年,微軟的云業務方才有了能與亞馬遜匹敵的跡象。
而2014年,可謂是微軟的轉折點。這一年,微軟將此前負責云服務、在線服務和搜索業務的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送上了CEO的寶座。在納德拉的掌舵下,微軟加速了云業務的投資,同時將銷售團隊的工作重點放在該業務領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Michael A. Cusumano指出,納德拉幾乎改變了整個微軟的戰略和文化。

圖注: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事實證明,納德拉的戰略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成果。微軟2018財年第四季度(截止6月30日)財報顯示,微軟商業云服務獲得69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53%,其中Azure云服務收入同比增長89%,高于市場預期(80%)。
事實上,盡管起步較晚,但作為一家技術供應商,微軟與企業客戶長期以來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這幫助其贏得了眾多主流企業的青睞。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沃爾瑪,還有通用電氣、拜耳、星巴克等等均投入了微軟的懷抱。
Azure的首席技術官Mark Russinovich表示,“因為與企業之間長期以來建立的合作關系,我們非常了解他們的需求,這也的確推動了他們選擇微軟的云服務。”
在納德拉看來,亞馬遜在云業務方面的實力實際上趕不上微軟,如果亞馬遜想要打敗微軟,那么其需要進行一些重大的收購。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微軟仍將重點投資云業務,最終其是否真的能夠打敗亞馬遜,仍需拭目以待。
谷歌云不容小覷
從谷歌方面來看,盡管其并未披露谷歌云的收入狀況,不過我們可以從其第二季度的財報管窺一二。

圖注:紫色:谷歌廣告;藍色:谷歌云、App、硬件等
今年第二季度,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25%,其中,廣告收入一如既往占據大頭,高達86%,但其云服務、硬件和App等其它業務的銷售額也增勢喜人,增長率為37%。
據美媒QUARTZ分析,Alphabet的其它收入增長很可能來自于云存儲,因為通常4月到6月并非硬件的銷售旺季。同時,谷歌CEO桑達爾· 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最近的一次電話會議中向投資人披露,達美樂披薩(Domino’s Pizza)、SoundCloud(提供音樂分享社區服務的德國網站)、普華永道國際會計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 都選擇與谷歌云合作。
皮查伊表示“我們的云業務增勢迅猛,這是我們長期在計算、數據中心、機器學習等領域建立的優勢的自然延伸。”
此前,在2017年四季度財報會上,谷歌首次披露了云計算相關收入。皮查伊表示,其云計算平臺和工作應用G套件(G Suite)每季度收入超過10億美元。他同時還指出,2017年谷歌云服務平臺是全球擴張最快的主要公共云服務平臺。
【結束語】
根據Canalys的數據,2017年全球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規模約為550億美元,而這個數字在2020年有望超過1550億美元。
不過,鑒于云計算開發需要持續注入巨額的資金和技術,因此能夠覬覦這塊蛋糕的,目前看來只剩下為數不多的頭部玩家。據分析師估計,這些巨頭每年在全球各地搭建數據中心所需要的費用高達100億美元。
據Gartner預測,到2025年,80%(目前為10%)的企業會關掉自己的傳統數據中心,轉向云服務提供商。由此看來,目前全球云市場仍是一片亟待開發的藍海,巨頭之間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而盡管亞馬遜在全球云市場仍牢牢占據首位,但來自微軟、谷歌甚至說如阿里云、騰訊云這樣的中國勢力的競爭也不可小覷。但是誰會成為將亞馬遜拉下王座的超級云巨頭,目前還無法給出答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