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設計應用 >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產業發展狀況及趨勢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產業發展狀況及趨勢

        作者: 時間:2018-08-22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首先給出移動智能穿戴設備的基本情況和發展趨勢,分析移動智能穿戴設備在關鍵技術、產業生態、應用領域等方面的發展狀況,并提出未來的研究方向和建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87508.htm

        1.移動智能穿戴設備基本情況及發展趨勢

        1.1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概念及分類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是能直接穿戴在身上或整合進用戶的衣服、鞋帽等其他配件中,集成了軟硬件而具備一定計算能力的新形態終端設備。目前,移動智能穿戴設備多以可通過低功耗藍牙、Wi-Fi、NFC等短距離通信技術連接智能手機等終端的便攜式配件形式存在,主流的產品形態包括以手腕為支撐的智能手表、腕帶、手環等產品,以頭部為支撐的智能眼鏡、頭盔、頭帶等產品以及智能服裝、配飾等各類非主流產品形態。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根據技術實現難易和功能特性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面向傳感器應用的移動智能穿戴設備,例如Fuelband智能腕帶、Jawbone Up智能手環、Fitbit Flex智能手環等。這些可穿戴設備,主要通過傳感裝置對用戶的運動情況和健康狀況做出記錄和評估,通常需要與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進行連接進行數據的分析、管理、顯示等應用;另一類是支持新型人機交互技術的移動智能穿戴設備,除可實現基于傳感器的應用,還可實現支持新型人機交互技術的應用。例如Pebble智能手表、Galaxy Gear智能手表、GoogleGlass智能眼鏡等,通過支持新型人機交互技術諸如新型顯示技術(例如柔性屏幕、微投影)、語音交互技術(例如語音控制)、增強現實技術、圖像識別技術(例如手勢識別、人臉識別)等方面,實現具有和智能手機類似的功能,通常與智能手機等設備配合使用,簡化智能手機的操作,將智能手機的通信、娛樂等功能在可穿戴設備上進行擴展。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在信息傳輸、人體感知等領域可作為智能手機等傳統智能終端的有益補充。一方面,可穿戴設備把智能手機上的部分功能抽離出來,以更好的交互方式呈現到用戶面前,使傳統智能終端在新型交互方式上實現功能延伸,功能延伸以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為主要代表,可實現穿戴設備的上網、導航、拍照等功能。另一方面,可穿戴設備注入智能手機所沒有的元素,進行功能創新,并使新功能與傳統智能終端已有功能形成互補,功能創新以智能手環、智能腕帶等產品為代表,發揮貼近用戶身體的主要特點,可收集并整理用戶運動及健康數據。

        1.2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市場競爭格局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目前仍處于起步期,眾多企業開始發力。2013年以來,移動智能穿戴市場逐漸升溫,各類產品涌現,應用領域拓展百花齊放,但產業目前仍處于起步期,產品規模均有限,軟硬件格局偏碎片化,消費市場尚未大規模啟動。眾多廠商從2013年以來開始進入該領域,包括谷歌、蘋果、索尼、三星、Pepple、Nike、Jawbone、盛大果殼、映趣科技等國內外企業,先后推出智能眼鏡、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鞋等產品。2014年移動智能穿戴設備再次成為科技產品熱點,三星、索尼等在原有智能手表產品之外,推出智能手環及新一代智能手表等新品。其他ICT大廠紛紛跟進,英特爾發布多款產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耳塞、智能耳麥等,愛普生、Lumus等推出了智能眼鏡產品,國內華為、中興、小米、百度、奇虎等智能終端廠商和互聯網公司也開始跟進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產品領域,更多企業開始發力移動智能穿戴設備。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尚未形成類似智能手機領域寡頭壟斷的局面,呈現多元化發展。可穿戴設備產品形態多樣,碎片化特征明顯,除了手環、手表、眼鏡等主流穿戴產品外,智能服裝、鞋、手套、書包、拐杖、首飾等其他創新穿戴產品也開始涌現,移動智能穿戴設備的應用場景和使用范圍正向服裝、家居、車載、安防等其他行業領域滲透,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發展的新思路。各企業針對不同形態的產品優勢各不相同,導致市場群雄割據的局面。據分析機構Canalys的市場數據,在2014年上半年,全球智能腕帶銷量440萬件,而智能手表約180萬件,腕帶和手表是可穿戴設備市場上的主要產品。Fitbit和Jawbone等早期進入的初創公司在智能腕帶領域具有一定優勢,分別占據智能腕帶市場的前兩名,傳統ICT巨頭企業三星在智能手表領域呈現快速追趕態勢,憑借第二季度發布的多款新產品,其份額開始超過初創公司Pebble,與Pebble和索尼共同領銜智能手表市場。

        2.移動智能穿戴設備關鍵技術發展狀況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不僅要求芯片、操作系統需滿足小巧和低功耗要求,以滿足設備可穿戴性和低功耗;還需支持更多樣的傳感器技術和新型人機交互技術,來感知周邊環境和實現多種操作模式。

        2.1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芯片技術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芯片向小型化、低功率化的過程發展,芯片呈現多樣化需求。已有產品通常可分為兩種平臺架構。第一種脫胎于智能終端,以已有的手機應用處理器(AP)為核心硬件的通用平臺,功能強大,可以完成增強現實等一系列基于多媒體內容的交互功能,缺點就是功耗較高、待機時間較短;另一種與活躍于工控領域的低功耗微控制器(MCU)結合,立足嵌入式技術,采用該類架構具有功耗低、響應速度快等優點,但是對增強現實等高性能人機交互技術的支持較弱,只能完成監控、記錄、提醒等簡單功能。高通、英特爾、MTK等產業巨頭以及我國君正公司已經相繼推出用于移動智能穿戴設備的定制化芯片,將加快移動智能穿戴設備的硬件成熟。

        2.2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操作系統技術

        移動智能穿戴設備操作系統呈多元化發展,目前通常有三種不同的技術路線。一是面向功能相對簡單的基于傳感器應用的操作系統,通常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統,例如較成熟的實時操作系統(RTOS),在單一領域完成固定任務;二是基于已有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進行裁剪,大部分智能手表、眼鏡等產品便是基于Android、iOS、Tizen等操作系統進行開發,針對手機操作系統耗電量大、視頻加速和3D等占用大量系統資源等功能進行裁剪優化;三是專門針對可穿戴設備的操作系統,谷歌已經發布針對可穿戴設備的Android Wear系統平臺,可穿戴設備操作系統格局將迎來新的變化。

        123下一頁>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石楼县| 清远市| 阿合奇县| 从江县| 淮北市| 佛坪县| 昆山市| 通许县| 阿合奇县| 闽侯县| 龙泉市| 金阳县| 靖边县| 陆良县| 德江县| 布尔津县| 拉萨市| 县级市| 舞阳县| 尤溪县| 博客| 纳雍县| 海门市| 收藏| 潜江市| 秦皇岛市| 崇州市| 五大连池市| 长乐市| 三穗县| 杭州市| 左贡县| 河西区| 米泉市| 明溪县| 当阳市| 文昌市| 日土县| 贡嘎县| 伊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