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設計應用 > 運營商可以拯救可穿戴式設備嗎?

        運營商可以拯救可穿戴式設備嗎?

        作者: 時間:2018-08-22 來源:網絡 收藏

        自從Apple Watch于今年3月初上市以后,不少產業分析師及業者都對今年穿戴式設備的市場信心十足,甚至揚言2015是穿戴式設備的元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87500.htm

        誠然,自Apple Watch問市后,的確帶動了穿戴式裝置的商機,從表1的統計數據就可以發現,從2014年至2019年,在所有穿戴式裝置中,手表 (環)的占比最高,甚至有高達90%的比例;然而,如果將穿戴式設備以“時尚”及“功能性”來區分,智能型手表無疑是“時尚”比“功能性”來得多,所以如果單靠Apple Watch加持,穿戴式設備的市場及應用很難全面普及,也難持續成長。

        國外已經有不少電信大廠與穿戴式設備廠商配合,為穿戴式設備使用者打造更好的生態系統,也唯有這樣,穿戴式設備才會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很多Apple迷可能會不服氣,認為Apple Watch不止是時尚,功能性更是一流,但如果仔細一想,穿戴式設備最大的潛力市場是在健康偵測、醫療照護及保全這些領域,所以如果從穿戴式設備中所獲得的數據只能傳送到手機或是筆記本電腦等個人信息設備的話,那充其量只能做到個人健康數據的管理,如果無法接上物聯網、因特網,再以大數據分析,那所發揮的功能是很低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功能性不高,智能型手表的購買者不是為了時尚或是潮流,會去買一只不算便宜的Apple或是Samsung智能型手表嗎?

        表1: 全球穿戴式設備出貨量及市占比,不同產品之年度成長數據 2014-2019 (百萬件)

        電信運營商的角色

        早在一年多前,臺灣地區“中華電信”便針對醫療市場推出了首批的穿戴式裝置,與成功大學共同研發出智能型手表,并委由德愛企業代工生產。

        該裝置可以將個人的運動量、行走步數及靜態活動時的熱量消耗數據傳輸至智能型手機;而且,智能型手表作為手機的配件,也可搭配相關的行動加值服務,如此一來,整個領域的生態鏈才能完整的建立起來。

        雖然,臺灣“中華電信”的智能型手表并沒有炒熱本土的穿戴式設備市場,但它的方向及策略是正確的。

        同樣在一年多前,2014年2月,日本NTT正式宣布與化工廠商日本東麗工業 (Toray) 合作研發智能型服飾 - Hitoe。

        Toray在創立時是以纖維與紡織品為主業,后來才慢慢擴展至塑料、化學制品、藥品、醫療產品、IT相關與復合材料等產業。NTT DoCoMo與Toray合作的智能型運動衣除了可供運動員使用外,還有睡衣及帽子,穿戴者可以在睡眠中記錄各項信息,來監視自己身體狀況。

        作為日本第一電信大廠的DoCoMo,配套的電信加值服務當然不會少,也唯有這樣,穿戴式設備中所收集到的珍貴數據才能順利及實時上云端,進行大數據分析,以利執行后續相關行動。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结县| 兴国县| 台东县| 阆中市| 滕州市| 井研县| 安国市| 昆山市| 泰顺县| 孙吴县| 崇阳县| 社旗县| 铜川市| 梅州市| 民县| 望谟县| 武穴市| 普兰店市| 涟水县| 伊金霍洛旗| 九台市| 库车县| 东兰县| 临安市| 勃利县| 鹤庆县| 青浦区| 区。| 民乐县| 湘阴县| 天峻县| 绥棱县| 平舆县| 洛川县| 寿阳县| 邢台市| 昔阳县| 鸡泽县| 伊宁市| 盘山县|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