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醫療”領域的大棋局
智能硬件市場大熱,國外有用智能手機檢測心臟健康狀況的AliveCor、用智能手機上攝像機功能的家庭診斷工具Cellscope,還有類似三錄儀的移動體征數據監測儀Scanadu Scout。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87482.htm國內在智能硬件領域的創業者都做了那些項目?相關領域的投資人是如何布局的,他們喜歡什么項目?
京東在智能硬件領域的投資額已過億美元
京東聞宇介紹,2013年~2015年期間,京東在智能硬件領域累計投資超過十個公司,總投資額超過億級美元。
京東智能現在作為京東商城二級頁面的一個獨立子渠道,今年正式上線以來,每月用戶數量、客單價都呈現遞增態勢。2015年1~5月,京東智能產品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264%,用戶增長215%,客單價增長50元。
這意味著,京東還將繼續加大在智能硬件領域的投資。
投資方式上,京東寧愿多投,多嘗試。“哪怕第一個項目不成,我們相信只要有技術、團隊在,就可以摸索出適合消費者的解決方案。”
由于智能硬件剛興起,還缺乏足夠優秀的復合型人才。聞宇認為,現在已有的團隊要么只懂硬件不懂互聯網,要么只懂互聯網不懂硬件設備。在選擇一家合適的智能硬件公司方面,京東重要的標準是要看這個產品市場是否足夠大,團隊執行力是否強。
在聞宇看來,智能硬件的投后管理非常重要,而京東除了有錢,有流量外,還有自己的產銷體系、配送體系,有京東眾籌給創業者支持,有京東整個智能集團給創業者孵化加速。
此外,京東在智能硬件的投資上一直都遵循開放的心態。聞宇表示,京東投資的智能硬件廠商不僅可以和京東合作,而且也可以和阿里、蘇寧合作。
小米手環:未來人體的ID
華米科技副總裁楊帆介紹,截止今年6月10日,小米手環的總出貨量已過600萬個。
“小米手環不是一個簡單的運動追蹤器念,而是定位一個人體的ID。”楊帆表示,通過與手機的聯動,小米手環采集身體數據,比如對睡眠、體重等數據,實際上更像是人體內嵌的一個芯片,以此來增加用戶的粘性。
未來,小米手環還會涉足智能家居、移動支付等領域。比如與支付寶合作開啟小額免密支付,直接點擊手環支付就可以完成,讓用戶在支付體驗上更便捷。
阿里云:我們正在嘗試醫療數據院外化
阿里云醫療云總經理付長友認為,健康和醫療有本質的不同。醫療的本質是拿到數據。在醫院里,有三種數據能夠對一個人的病癥做準確診斷。第一,醫學影像;第二,生化檢測;第三,生理體征檢查。“現在智能硬件所搜集到的都是健康數據,醫生是不認可的。這些硬件設備產生的數據若要被長久使用,必須是醫療級的。”
阿里醫療云將要做的事情,就是打通這些醫療級的數據,讓其長時間保留在阿里醫療云上。“當這些數據在阿里云上保留5年以上的時候,我們不但可以對患者過去的健康情況進行評估,還可以對他未來的五年的健康情況進行預測。”付長友說道。
在這個數據的平臺上,一家智能硬件公司才能迅速變身為互聯網數據服務公司。“當硬件產生的數據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時,你的公司可替代性為零。”
據悉,阿里醫療云正在和醫學影像中心合作,嘗試把所有的影像放在阿里云上。以后,每一個患者的片子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查看。在保護安全和隱私的情況下,阿里云給醫院和患者提供一個網絡化的醫學影像中心。
與此同時,阿里還嘗試跟醫學檢驗中心合作,將所有客觀的檢測數據,全部在云端向醫院和患者兩方面開放,數據保護由阿里云提供。付長友表示,阿里正在嘗試醫療數據院外化,但互聯網不會顛覆傳統醫療,只是一種輔助手段。
未來,阿里還會把云計算的資源、能力,像日常的水和電一樣輸出給任何一個創業公司,包括阿里自己的用戶。今年,阿里云從開始向海外市場進軍,已經在迪拜、硅谷、新加坡、北歐建立了數據中心。
復星醫藥:Scanadu是一家可以“治未病”的互聯網醫療公司
把一個象棋大小的圓形塑料塊放在額頭,十幾秒鐘后,它就能將你的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以及心電圖等數據上傳到你的手機。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一家位于硅谷的醫療技術公司Scanadu研發的產品。
Scanadu是復星醫藥去年領頭的一個項目,投資額為3500萬美元,由復星集團旗下風險投資基金復星昆仲資本、騰訊等機構完成。
復星昆仲資本王一介紹說,復星看中了Scanadu的三大亮點:
第一,得到了用戶的充分認可。當年Scanadu計劃通過眾籌的方式一個月融資10萬美金,30天后他們一共融資166萬美金。
第二,Scanadu做的是一件從0到1的事情。因為和中國一樣,數字醫療在美國監管很嚴格,Scanadu在嘗試去研究包括像數字醫療的臨床、注冊流程等一整套標準。
第三,Scanadu所做的事情是對循證醫學一個小小的修正。患者之間的個體差異很大,Scanadu倡導的這個理念是把健康數據、包括健康權力掌握在消費者自己的手中,能夠讓消費者去了解自己的健康變化趨勢,從而給出一些針對性的意見,不能一概而論。
談及復星投資互聯網醫療類的智能硬件標準時,王一介紹說,時尚健康類產品我們注重的是產品的設計能力,其次是這個公司有沒有引領潮流和時尚的理念,再次一定要有準確的市場定位和強大的營銷能力。消費醫療類產品則更在乎是否能兼顧醫學和消費品的不同特點,比如醫學性的精準性、消費品的便捷等。
對于專業醫療類產品,復星最看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夠比現有的方案提供更好、成本更低或者操作更方便的治療和解決方案。”
Scanadu正在申請美國FDA批準,一旦獲得審批后,用戶可以使用Scanadu的產品來監測自己的體征信息,并將其儲存至云端,醫生便可提早就這些數據做分析和預測,以達到“治未病”的目的。
再來看這些身處智能硬件+醫療的實干家們帶來的干貨。
1.圣美迪諾動態血糖監測儀
CEO吳慶峰:圣美迪諾于2003年成立,專攻血糖監測產品。新近研發的動態血糖檢測儀則是跟隨互聯網醫療的腳步。
這款血糖監測儀的核心技術是從美國引進,依然采用普通的醫學生化檢測原理,突出優勢在于改變傳統靜態單點測血糖值的弊病,實現動態檢測血糖變化,將血糖拍照變為血糖錄影,每隔11點進行一次血糖監測,每天大概480個點。這對血糖每隔3~5分鐘就發生變化的糖尿病人起到跟蹤監測的作用。
特點二,以往血糖測量是針扎手指,并口服藥物控制,而我們的動態血糖儀含有圖釘樣大小的傳感器,采用微創方式,通過連續佩戴3~15天,每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等查看監測血糖數值,并以血糖圖譜形式呈現于設備屏幕上,幫助醫生發現病人的血糖變化規律,以此針對性用藥。
這款產品最初僅服務院內患者,屬于三類醫療器械產品,如今我們將它拓展為可以院外使用。
2.瑞仁醫療:智能體溫計
CEO鄭世斌:《顛覆醫療》這本書可能很多人看過,我認為未來數字化人體融合是一個重要方向,而且堅定的認為將來70%左右的普通疾病都可以被機器診斷,這就是大數據分析的價值之一。
分析醫療數據,有三個階段,一是數據來源的正確性,如我們的產品是測量體溫,有三個位置供選擇:額溫、口溫還有腋下溫度,最終選擇測量腋下溫度。原因是腋下測溫是常識性知識,最傳統也最可靠,結果絕對不會被質疑。
二是數值的精準性。產品通過認證并不意味著準確,所有生命體征監測類的參數都可由三個指標來衡量其精準性。第一是數據精度,第二是響應速度,尤其是連續檢測,數值必須能及時反應變化,第三是抗干擾能力。
三是臨床應用性。在美國,我們進行了名為“持續監測體溫對兒童急性白血病化療方案的影響力”的項目,證明能很簡單地實現體溫監測的臨床應用。比如對于保險公司,希望多收保費少付錢,而我們的產品就能幫助保險公司實現這樣的目的,當時美國的醫生做了為期18個月的兩組臨床實驗,結果使用我們APP的人能顯著降低并發癥,因此費用支出大幅減少,所以保險公司愿意為我們的產品買單。
除了上述三個階段以外,數據分析還有重要的原則,即連續監測。可穿戴設備就能實現這一點,能針對連續數據進行滲透挖掘,比如一個兒童測體溫,在過去的30分鐘內由39.6度降到36.5度,結合小孩的體重、年齡等注冊信息,我們就能結論,該兒童應該補充多少水份。家長也因此更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這就是數據引導并影響患者的生動實例。
除了體溫,公司未來也會投入研發高血壓相關產品。其實高血壓的發病機理至今沒有確切地說明。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例子,如幾十年低血壓的病人突然有一天高血壓,醫生也無法解釋原因。我們希望能研發一種產品,未來能捕捉到人們血壓突然發生的變化。
3.糖護科技:“血糖儀+APP”的智能醫療器械
CEO鄭志華
糖護科技公司定位是糖尿病管理公司,而非專門生產血糖儀的公司。2013年6月,我們成立了“糖護士” ,誕生了國內第一家“醫療器械+APP+遠程服務”的移動醫療公司。隨后推出第一代小巧省電的手機血糖儀,2014年2月,它成為首款獲得CFDA注冊許可的“血糖儀+APP”的智能醫療器械。第一款產品主要解決患者數據記錄困難的問題,會根據用戶飲食、運動的情況記錄作出反饋,并提供糖尿病咨詢,形成APP的核心內容。
今年7月,我們聯合京東智能發布第二代糖護士手機血糖儀,10-80歲的人群都可以使用。這款機器具有采血、屏幕顯示、無線數據等特點。
下一步我們即將生產一款獨立的產品,最大優點就是數據精準。符合國際最新的標準。2013年ISO15191出臺協議規定血糖測量數據誤差在±10%內,我們這款最新產品即將解決數據精準問題,預計今年Q4左右發布。
此外,我們也和各企業開展合作。比如加入醫生模塊,這些數據就可以供平臺上的醫生查看,為患者服務;另外我們和保險公司合作,專門提供針對糖尿病險種的這部分保險公司會幫助我們一起測量病人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堅信未來糖尿病患者會得到保險公司更多的服務。
4.悅享趨勢科技公司
CEO朱宇東:
我們公司的產品即將在未來兩三個月內發布。
我們團隊從頭到腳找尋一遍信號源后,選擇手腕部位,因為這里深藏了最多的信號源。查閱文獻后,發現此處有一個重要的信號源稱為脈搏波,從脈搏波可以連續讀出心率、血壓、血氧、呼吸等很多信息。
脈搏可以用于感測情緒,或者作為身份ID的特征值。我們的一代產品是做了一個前置的無線雷達模塊,放在脈搏這個位置,說得再精確一點,放在手表里面,連續讀取脈搏,通過可穿戴設備的連接,把信號送到后端,在云端開發一系列不同應用的算法,最終還原成用戶的連續血壓、心率等信號,實現主動追蹤的功能。
因為我們是小公司,不想做2C的設備,我們會上門和可穿戴廠家尋求合作,形成大陸版的聯發科。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可能很快你的銷售額就由一年六七萬濤到一年幾十、百萬套。
我們公司可以把整套技術的鑰匙給你,解決80%的技術難題,其余廠家可以自行發揮產品設計或品牌營銷。即上游是讀取脈搏的基本數據,結合下游差異化的應用,最終縮短可穿戴行業的產業鏈。
5.糖果云
CEO陳海濱
糖果云和糖護士有點接近,也關注糖尿病領域。2013年獲得天使投資,2014年得到天使+資助,今年初得到第一輪融資。如果評價一下糖尿病領域的遠程醫療哪家強,我真覺得目前還很難看出端倪。
我母親和我弟弟都患有糖尿病,這對我觸動非常大,那時健之路公司已經總售出30萬的血糖儀,在這個過程中,對糖尿病我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我才覺得這個事情沒那么簡單,沒那么容易做。所以我也把糖尿病創業作為我的終極創業。
投資人為什么選擇我呢?紅杉資本選擇我的原因就覺得我比較接地氣,可能他們認為在糖尿病領域中,我是最終能活下來的人之一。
糖果云想做成什么樣的?我用兩個詞形容,專業和溫暖。專業,我們每個創業人都想做到專業。溫暖是什么?我說一下自己的感受,我認為患者和醫生之間并不是潛在對立的關系,對于患者體驗,按我弟弟的話來說,即“專家的水平,小護士的態度”。大家體會一下,如果你要用大夫等字眼命名產品,是否會略有不妥。
對于糖尿病人來說,心理的憂郁問題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病人不愿面對這一疾病,所以我們要幫助患者,克服焦慮恐懼和心理問題,把對抗糖尿病看作是一種生活方式,這點很重要。
價值鏈上最重要的機遇是什么,我認為兩點,健康不是市場,醫療才是市場。什么是剛需?第一是人的欲望,這也是社交產品本質的驅動力。第二是人的恐懼,這也是剛需,只有醫療逼近恐懼的時候才愿意花錢治病,所以賣保健品有兩種賣法,一個當醫療產品來賣,但是不承擔結果,這是騙子;第二用醫療產品來引導,不承擔醫療責任,這叫售賣生活方式。
醫療最重要的是醫院、醫生、藥品、器械,最核心的關系就是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系。關于移動醫療的價值,我覺得先醫療再移動,先改良再改變,一定從醫患關系入手,改善患者體驗,注重患者價值和醫者價值,提升整體醫療價值。
1.“風小六” 穿戴式智能空氣凈化器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人類有68%的疾病來源于空氣污染,而在中國有數據說120萬人死于空氣污染。當PM2.5大于20的時候,就會對人有很嚴重的傷害,包括會致癌。而身處“霧霾天天見”的北京,一款可以隨身攜帶的空氣凈化產品顯得尤為重要。
來自重慶的創業團隊風小六研發了了一個“全球首款穿戴式智能空氣凈化器”,這款智能空氣凈化器解決了在必須出門的情況下如何呼吸新鮮空氣的問題。
這款產品的凈化效果很強,可以濾除99.9%的PM2.5和90%的甲醛,出風0顆粒物。
除此之外,這款產品還配備了高精度傳感器,可以隨時隨地檢測空氣質量,數據包括PM2.5、CO2,溫濕度和甲醛VOC,通過藍牙連接手機可以APP上查看實時數據,實現空氣數據的云端化。風小六表示,他們采用的是自主研發的高效、無臭氧的靜電除塵技術,可以吸附無限小的粉塵。同時,這款產品無需更換濾芯,只需用清水沖洗。
它還有一項智能空氣管理功能,放在家里可以根據空氣質量自動控制新風機、凈化器、空調,自動優化空氣質量。
“風小六”這個名字寄予了團隊對產品的希望——讓空氣實現溫度、濕度、凈度、鮮度、潔度、速度,六度皆優。
目前風小六團隊在空氣檢測和凈化上已經申請了20項專利,其中7個授權。
最重要的是,這款智能空氣凈化器很便宜,只需要幾十塊錢。
2.智能心臟監測儀
市面上有很多心電監測設備,大多數用戶對這些產品的反饋無外乎不方便、數據實時傳輸性能差、監測時間很短、數據不準確。而東軟熙康旗下的智能健康產品事業部研發了一款智能心臟檢測儀可穿戴設備試圖解決這些問題。
該產品從2008年開始孵化。目前,這款產品已經基本實現的主要功能是單導聯的連續24小時心電監護,可以實時對用戶的心電波形進行采集,并通過手機藍牙系統與微信連接,傳輸數據。
這款產品的特點之一是,可以通過心率和脈搏率的結合,同時進行疲勞度監控和能耗監控。
另外一個特點就是佩戴便捷。目前,這款產品基本上是通過兩點來固定在胸前,產品很輕便,總重量大概不足一百克。
產品采集的所有數據將存儲在自身的云平臺上。其用戶模式是“智能硬件+云平臺+專業醫生服務”。目前團隊共有30位左右的研發人員。
3.iY智能牙刷
口腔是人類消化入口,口腔的健康對消化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口腔健康領域高頻、剛性、增長潛力大的特性也使得它很符合互聯網所有的痛點法則。牙刷是保護口腔健康的首要工具,因此,在互聯網健康告訴發展的環境下,智能牙刷應運而生。
iY 是一款專為兒童設計的只能牙刷。“我愛刷牙”公司在設計這款牙刷時試圖通過兒童牙刷這個入口,對兒童健康生活習慣的引導,讓兒童擁有一個快樂、健康、自律的童年。
牙刷首版即將面市。這款牙刷的科技領先,相比國內外競品其算法是最精確的。此外這款牙刷還很節能,充一次電可以持續使用兩個月。
智能牙刷一般售價叫貴,而iY這款智能牙刷會在今年年底將零售價降到百元以內。
4.專為盲人量身打造的智能可穿戴設備
對盲人群體來說,日常生活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便。而我國目前盲人數量很多,趨勢增長很快,但卻沒有一個醫療機構專門開發一款給盲人用的智能可穿戴設備。
目前,對盲人群體來說,最好的工具是導盲犬,但是國內的環境使得導盲犬并沒有完全普及,一方面導盲犬的價格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就是導盲犬并不能夠進入所有的公共場所。
李榮剛和他的團隊為盲人們研發了一款可穿戴設備。
通過這款設備,盲人可以一鍵啟動,像滴滴打車一樣,描述自己在什么位置,想做什么,通過微信服務平臺尋找幫助他們的人,最后實現幫助。同時,這款設備配有四個五百萬攝像頭,可以提供立體感、全方向的影像,以此進行導航和行走過程中的拍照。
這款設備的成本在300元左右,售價暫定為500-600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