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分析ARM嵌入式系統應用中的問題總結

        分析ARM嵌入式系統應用中的問題總結

        作者: 時間:2018-08-07 來源:網絡 收藏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85769.htm

        由于各種新型微處理器的出現和的不斷深化,系統在后PC時代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進步,在工業控制和新興的手持式等領域,用戶體驗成為產品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越來越多的產品需要良好的用戶界面、互聯功能以及較強的數據處理能力,這對處理器硬件、軟件、教學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1 處理器與硬件

        在處理器方面,目前大量的中、低端嵌入式,主要使用8/16位單片機。在國內,由于歷史的原因,主要是以MCS51核為主的許多不同型號單片機,主要廠商有Atmel、Philips、Winbond、宏晶等。還有一些近幾年發展較快的新型單片機,如PIC、AVR、MSP430系列等。這些單片機各有特點,但從目前的發展角度來看,單片機針對特定應用領域的個性化發展愈發明顯,典型的例子就是TI公司的MSP430系列16位單片機、ST公司的STM8L系列8位單片機和STM32L系列32位超低功耗單片機。

        在嵌入式中的高端應用領域,像工業控制、POS機、網絡設備、圖像處理、手機、PDA等,目前主要使用、MIPS、PowerPC、DSP等16~64位處理器,以32位處理器為主。各種類型的處理器都有其一定的應用針對性。例如,DSP對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中用到的常用運算、算法做了優化設計,主要用于實時信號處理領域,如實時音視頻處理、電機控制等。MIPS處理器性能很好,但功耗較大,適合于有交流電源供電的固定應用,如固定的網絡設備、機頂盒等。處理器性能高,功耗低,適合于用電池供電的便攜、手持式設備。由于近幾年便攜、手持式嵌入式應用的高速發展,處理器的增長速度和市場占有率也快速提升,成為目前32位應用中的主力產品。

        由于嵌入式應用系統的廣泛性,嵌入式系統的硬件設計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從模擬到數字、低頻到高頻、小信號到大功率,以及復雜的時序邏輯設計和PCB設計,還要考慮軟硬件資源的合理分配,不僅要有廣而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有對大大小小各種應用系統反復實戰演練,了解新技術、新器件,使用過多種多樣的處理器和模擬/數字器件,才能逐步積累,聚沙成塔,對一個新的應用系統給出快速、合理的硬件方案與設計。

        2 ARM處理器的優勢

        對于如今大量出現的32位嵌入式應用,以筆者之見,ARM處理器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高性能、低功耗、低價格

        把ARM處理器的性能拿來和一些著名的通用處理器(如Pentium)相比是不合適的,因為他們各自針對的應用需求是不同的。Pentium處理器采用多條指令流水線的超標量結構,追求通用應用目標下的超強性能,功耗大,可以用散熱器加風扇散熱。ARM針對嵌入式應用,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最低的功率消耗。ARM結構的優點是能兼顧到性能、功耗、代碼密度、價格等幾個方面,而且做得比較均衡。在性能/功耗比(MIPS/W)方面,ARM處理器具有業界領先的性能。基于 ARM核的芯片價格也很低,目前ARM CortexM的芯片價格可低至10元人民幣左右。

        2.2 豐富的可選擇芯片

        ARM只是一個核,ARM公司自己不生產芯片,采用授權方式給半導體生產商。目前,全球幾乎所有的半導體廠家都向ARM公司購買了各種ARM核,配上多種不同的控制器(如LCD控制器、SDRAM控制器、DMA控制器等)和外設、接口,生產各種基于ARM核的芯片。目前,基于ARM核的各種處理器型號有好幾百種,在國內市場上,常見的有ST、TI、NXP、Atmel、 Samsung、OKI、Sharp、Hynix、Crystal等廠家的芯片。用戶可以根據各自的應用需求,從性能、功能等方面考察,在許多具體型號中選擇最合適的芯片來設計自己的應用系統。由于ARM核采用向上兼容的指令系統,用戶開發的軟件可以非常方便地移植到更高的ARM平臺。

        2.3 廣泛的第三方支持

        以如今的技術,設計一個處理器并非難事,但要使這個處理器得到大家認可,并取得市場成功卻是非常困難的,其中涉及許多技術與非技術的因素和環節,還包括時機、運氣。因為現在許多產品的開發,不是一個簡單的處理器加幾百條指令、語句就可以解決的。要用到32位處理器,一般都要有編譯器、高效的開發工具(仿真器及調試環境)、操作系統、協議棧等,這些東西都不是一個芯片生產商可以解決的,而需要許多第三方的支持。這就像一粒種子,需要土壤、空氣、水等環境才能發芽、成長。這也是我們的一些“中國芯”該反思之處。

        ARM通過近20年的培育、發展,得到了廣泛的第三方合作伙伴支持。目前,除通用編譯器GCC,ARM有自己的高效編譯、調試環境(MDK、 Keil),全球約有50家以上的實時操作系統(RTOS)軟件廠商和30家以上的EDA工具制造商,還有很多高效率的實時跟蹤調試工具的廠商,對ARM 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用戶采用ARM處理器開發產品,既可以獲得廣泛的支持,也便于和同行交流,加快開發進度,縮短產品的上市時間。

        2.4 完整的產品線和發展規劃

        ARM核根據不同應用需求對處理器的性能要求,有一個從ARM7、ARM9到ARM10、ARM11,以及新定義的CortexM/R/A系列完整的產品線。前幾年應用較多的主要是基于V4架構的ARM7TDMI、ARM720T、ARM920T核的一些處理器芯片,如NXP的LPC2000系列、ST的STR7/9系列、Atmel 的AT91系列和Samsung的S3C系列。近兩年,ARM Cortex系列以更好的性能、更低的價格得到快速推廣,典型的就是基于CortexM3的STM32系列。

        ARM CortexM/R/A系列分別針對不同的應用領域。M系列主要面向傳統微控制器(MCU/單片機)應用,這類應用面很廣,要求處理器有豐富的外設,并且各方面比較均衡;R系列強調實時性,主要用于實時控制,如汽車引擎;A系列面向高性能、低功耗應用系統,如智能手機。選用ARM處理器進行開發,技術積累性較強,生命周期長,設計重用度高,不易被淘汰。用戶在選擇ARM處理器時,可以針對應用需求,從大量的ARM芯片中選用滿足性能、功能要求的產品,以獲得較好的性價比。

        3 ARM嵌入式系統的軟件

        由于嵌入式系統的差異性很大,對不同的應用需求,必須選擇不同的軟件設計方法、開發平臺和系統工具。

        對于一些不需要復雜圖形用戶界面、通信協議和復雜文件操作(如同時打開多個文件)的應用,如果選用CortexM3核的處理器就已可以滿足要求,任務數不多,任務之間的關系也不復雜,則不一定需要移植復雜的操作系統。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系統硬件開銷,也可以獲得更好的實時性和執行速度。不過,這樣的軟件開發方法需要開發人員有較好的程序設計思想,對所用器件有深入的了解,并掌握其編程控制方法。若引入一個簡單的操作系統,如μC/OS,可以簡化程序結構,但開發者最好熟悉其內核結構,并有使用經驗,否則可能會需要更多的系統開發、調試時間。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ARM 嵌入式 應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名山县| 清水县| 卓资县| 咸丰县| 兖州市| 六安市| 开阳县| 灵台县| 上饶县| 津市市| 同仁县| 克东县| 鸡泽县| 岢岚县| 太仓市| 延寿县| 柘荣县| 海门市| 台安县| 河北省| 柏乡县| 隆德县| 汕尾市| 洪雅县| 三明市| 黎城县| 隆昌县| 浠水县| 突泉县| 增城市| 海林市| 通江县| 宁海县| 绥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北辰区| 五华县| 江达县| 吴江市| 龙口市| 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