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可穿戴設備市場還能爆發嗎?

        可穿戴設備市場還能爆發嗎?

        作者: 時間:2018-07-31 來源:千家網 收藏
        編者按:針對可穿戴設備的應用想象很多,相關業者也還在試水溫,不斷有新的創意加諸在可穿戴設備中,若能在某些既有或未來特定的需求中,找到非得利用可穿戴設備才能實現的切入點,相信能打造出成功的產品。

          隨著歐美運動的風氣越發興盛,以運動為要求、監測運動期間相關生理信息的如運動手表、智能手環,則相當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因此,未來以運動相關應用為基礎,可望再度拓展利基應用領域,如智能家庭、兒童安全追蹤手環、智能衣、智能鞋等,或結合其他技術,開發新的市場契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7/389780.htm

          市場何時爆發?

          可穿戴設備的硬件類別涵蓋相當廣泛,如上述提到的智能手表、手環、智能眼鏡(Smart Glass)等,其中銷售量不如預期的類別主要是智能手表。

          分析可穿戴設備市場消退的原因,首先是市場并未在短時間內爆發,再來由于使用者的定,可穿戴設備得隨時配戴在身上,若是需要常常拿下充電,則不夠符合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既有印象。此外,較高的售價與不明確的定位也使得智能手表市場發展雷聲大雨點小。

          智能手表發展趨緩的原因可從兩個面向來看,首先,年輕世代對于智能手表的接受度高;某些商務人士因工作關系需要智能手表作為智能手機的輔助工具,但這些族群并無法支撐智能手表亮眼的銷售量。

          另外,在技術方面,現階段智能手表需要每天充一次電,對消費者而言,相當不便。林修平解釋,一般手表的電池可以使用1~2年,甚至有些設計還無須透過電池供電,因此消費者期待智能手表也能有較長的電池續航力。

          可穿戴設備要如何讓消費者更能接受?

          可穿戴設備對消費者而言就是一種配件,而配件需要新穎、時尚的設計,且無須“時時關照”,比如須一直充電,這將使可穿戴設備無法全面擄獲消費者芳心。

          所幸,業者們也體認到這一點,除了積極在技術上精進,延長電池續航力外,也和時尚業者跨界合作,希望能將可穿戴設備的外型賦予更多的“個性”與特 色。許桂芬進一步說明,雖然目前可穿戴設備離所謂的個性化與多元性仍有一段距離,但已可發現消費性電子與傳統鐘表制造商開始“對癥下藥”,從了解配件在消 費者眼里的定義著手,逐步改善現有可穿戴設備外型,使其能漸漸符合消費者對傳統配件的期待,進而刺激消費者購買欲望。

         可穿戴設備必須滿足其對配件的要求

          消費者要求需“使命必達”: 可穿戴設備更像個配件之后,相關業者們還需要滿足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其他使用需求,比如價格、電池續航力、穿戴舒適、簡單易用,最重要的是功能單一、不需要太復雜。

          另一方面,2014年,可穿戴設備初現市場時,相關業者賦予其太多功能,特別是智能手表,一度有取代智能型手機的傳言發生,但在穿戴式市場跌的最重 的就屬智能手表。許桂芬指出,以銷售量來看,目前Fitbit智能手表與手環設備銷售量最多,究其原因是該公司的產品滿足消費者期待——功能明確鎖定運動 健身與生理信息量測,以及設備不要什么功能都有,但卻沒一項是準確的量測信息。

          可穿戴設備有其必要性,否則不會受到相關廠商的重視,也不會在甫推出時受到消費者的關注,惟可穿戴設備必須找到確切功能定位。舉例來說,運動手環能獲得消費者歡迎,除了體積大小不干擾使用者日常生活活動,手環結合云端或透過無線短距網絡技術如藍牙、Wi-Fi連接手機,即可將收集到的 信息進一步分析為更有效的數據,讓消費者得以運用這些資料預防疾病的發生或改善運動計劃。

          由此看來,消費者不需要功能花俏、過多的可穿戴設備,而是在某些特定用途、單一領域,具備簡單操作特性的可穿戴設備產品,即可獲得青睞,如此也可以解釋專打運動健身市場的智能手環與手表,何以在可穿戴設備市場有獨樹一格的銷售量。

          產品兼容性恐成絆腳石: 就如同智能家庭或其他物聯網(IoT)應用,可穿戴設備若是要連接到云端應用服務平臺,將遭遇各家設備與服務平臺無法共享的情況。楊正廉表示,目前穿戴式 設備業者各據山頭,若是出現“某種特別的議題”,如市場新需求驅動,幾家發展較快且規模大的公司,例如Google或Apple,才可能進一步坐下談設備 與服務平臺互通的問題。

          可穿戴設備市場雖然持續開展,但還沒到所謂的爆發點,其中一項關鍵因素即是兼容性。目前Android陣營主要代表Google已開始 將Android可穿戴設備導向Google Fit,以解決互操作性問題;Apple也有類似的動作。而Android和iOS兩大陣營皆各有其優勢——Android設備數量龐大;iOS則有較強的 安全性,使其可穿戴設備廣獲醫療院所采用。

          目前雖然Apple Store或Google Play的App在Android或iOS操作系統中可共享,但可達到的效果及功能還是有限,或許這是解決互操作性問題所跨出的第一步,未來能否看到Google與Apple為可穿戴設備兼容性攜手合作,仍需要時間。

          高效能/低功耗組件發揮空間大

          可穿戴設備另一項被消費者詬病的問題是設備電池續航力。林修平認為,智能手表初上市時,大多得一天就充一次電,多少“澆熄”消費者的使用意愿;智能手環因沒有顯示器,所以相對可以擁有較長的電池壽命。不過隨著半導體產業技術的進展,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的電池續航力已有長足的進展,不再需要每天充電,最長可一周充一次電。

          可穿戴設備能夠提升使用時間并維持其準確性,高效能、低功耗的組件功不可沒。許多可穿戴設備僅是偵測一到兩項信息,無須顯示圖像,又是透過電池供電,則低功耗微控制器(MCU)即可滿足開發商的需求;但若是可穿戴設備需要較完整的偵測生理信息功能,則需要采用具備傳感器中樞 (Sensor Hub)特性的高階微控制器。而意法半導體微控制器產品系列完整,不但可以迎合制造商的要求,也能針對少量多樣的可穿戴設備產品市場特性,推薦合適的微控制器產品。

          可穿戴設備產品類別眾多,需要針對不同產品的需求選擇合適的處理器,而高通有相當廣泛的處理器產品可供穿戴式業者使用,包含智能眼鏡 與智能手表的系統單芯片、兒童與老年人智能型手表的低耗電調制解調器、運動手表和智能手環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Wi-Fi與藍牙低功耗 (BLE)、智能耳機的音訊芯片組,以及穿戴式配件的超低耗電BLE。

          使用微控制器或微處理器,端看可穿戴設備系統設計。

          (MMU)也可選擇Cortex-A;另外,執行實時操作系統(RTOS)、不用運作許多 App的設備,即可使用Cortex-M核心,其中,Cortex-M7具備圖像處理功能,而若相當重視設備的功耗,且不須進行復雜運算,Cortex- M0、M0+則能符合需求。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可穿戴設備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舟曲县| 香港| 祁门县| 青铜峡市| 阳新县| 淮阳县| 诸城市| 镇远县| 天津市| 嘉善县| 遂平县| 宜城市| 郴州市| 永修县| 鹤壁市| 界首市| 南通市| 西乌珠穆沁旗| 亳州市| 吉林省| 二手房| 马关县| 安阳县| 厦门市| 赤城县| 楚雄市| 瑞金市| 恭城| 渑池县| 长阳| 磐安县| 区。| 闽清县| 永仁县| 科技| 三门县| 寻乌县| 南澳县| 镇雄县| 阿拉尔市|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