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電源PCB結構的主要進化路線
1946年第一臺通用計算機在美國誕生,它的占地面積高達170平方米,而如今我們的主機甚至可以做到像一個U盤這么小。作為主機的一部分,PC電源也在不停的進化。今天,我就來簡要說說關于PC電源內部電路設計的主要進化路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7/389493.htm

在聊PCB演化歷程之前,首先我們來溫習一下電源的PCB結構。
▍ EMI濾波

EMI濾波系統在電源中的作用是過濾掉市電中的雜質,使輸入電流更加純凈不會干擾硬件工作。一般來說,一個價格正常的電源都會有一、二級EMI濾波。有些電源會把一級EMI濾波做在輸入電源線腳上,而上圖的電源則將其做在PCB板上。
▍ 整流橋

電流經過濾波后進入PFC,首先通過整流橋,整流橋將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一般來說,整流橋在工作時都會有不少發熱量,設計優秀的電源會將整流橋鎖在散熱片上,像愛國者電競500把兩塊整流橋直接設計在PCB板上是不合理的。
▍ PFC

從整流橋出來的電流進入PFC,PFC是Power Factor Correction的簡稱,翻譯過來就是功率因素校正。交流電成波浪狀,采用PFC的電源可利用不僅是波峰和谷峰附近的電能,提高利用率。
▍ 主電容

主電容(PFC電容)在電源中的作用:一是濾波,二是貯存電量保證突然斷電時有一定的電量支持電腦硬件作出反應。
▍ 變壓系統

接下來是變壓系統,一般分為大小變壓器,將市電降壓到適合主機使用。圖中較大的便是主變壓器。
▍ 整流、穩壓、濾波

整流管鎖在金屬片上
變壓器出來的電流會由經過一次整流變成直流電,然后進行穩壓濾波后才能輸出到電腦的各個硬件上。
電源PCB各結構的演化
復習完電源PCB的大致結構,接下來就是今天的主題。這次我主要說說電源PCB上的 PFC 、 變壓系統 、 整流 、 穩壓系統 的演變。
▍ PFC的變化
在很久很久以前, PC電源并沒有PFC結構 ,市電輸入后經過二極管整流電容濾波, 只能利用到波浪狀交流電的波谷和峰谷附近的能量 ,在一個周期的其他時間都不會有電流輸入, 利用率相當低 。而電源沒用到的電能并不會計入電費中,因此我們并不會造成任何浪費。相反則是國家供電網會浪費電能。我國PC的 3C認證是電源必須有PFC結構 。

電容左側的被動式PFC
PFC分為主動式PFC和被動式PFC。被動式PFC就是一個體積較大的電感線圈,它的 功率校正因素最高也只能去到0.8 ,而且輸入電壓范圍不能太寬。不過這種結構勝在 成本低 ,在很多低端電源上能見到它的蹤跡。

電感線圈左右有控制IC和電容
為了提高利用率、擴大輸入電壓范圍,很多電源都舍棄被動式PFC改為采用主動式PFC。主動式PFC由電感線圈,濾波電容、開關管以及控制IC等元器件組成。它的功率校正因素可以輕松達到 99% 以上,輸入電壓范圍也可達到90-240V,但成本也相應提高不少。從被動式PFC進化成主動式PFC,電源的減少浪費電能,確實是好事。

淘寶知名品牌“爵柏”的水泥PFC
然而有些黑心商家出售的電源居然用“水泥PFC”,這種假PFC里面只有一塊水泥。這種電源使用起來是相當危險的,大家在購買電源時注意要優先選擇采用主動式PFC的電源,如果想購買低功率電源可以適當買被動式PFC的電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