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容器能否彌補IoT的安全短板?
雖然大多數物聯網設備將保持輕量和“無頭”(一種配置方式,比如物聯網設備缺少顯示器,鍵盤等),它們裝備有如加速度計和溫度傳感器這樣的傳感器并通過低速率的數據流通信,但是許多較新的物聯網應用已經使用富媒體。 “媒體輸入/輸出只是另一種類型的外設,”Marinos 說。 “總是存在多個容器競爭有限資源的問題,但它與傳感器或藍牙競爭天線資源沒有太大區別。”
Ries 看到了工業和家庭網關中“提高邊緣智能”的趨勢。 “我們看到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上下文意識的大幅上升,”Ries 說。 “為什么要在云中運行面部檢測軟件,如果相同的軟件可以在邊緣設備運行而又沒有網絡延遲和帶寬及計算成本呢?“
當我們在這個物聯網系列的開篇故事[21]中探索時,我們發現存在與安全相關的物聯網問題,例如隱私喪失和生活在監視文化中的權衡。還有一些問題如把個人決策交給可能由他人操控的 AI 裁定。這些不會被容器,快照或任何其他技術完全解決。
如果 AWS Alexa 可以處理生活瑣事,而我們專注在要事上,也許我們會更快樂。或許有一個方法來平衡隱私和效用,現在,我們仍在探索,如此甚好。(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