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站到風口的可穿戴“泡沫式的供大于需”

        站到風口的可穿戴“泡沫式的供大于需”

        作者: 時間:2018-07-11 來源:網絡 收藏
        編者按:當可穿戴設備在手表、手環方面扎堆的時候,一種泡沫式供大于需的現象出現了。

          換個角度理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7/383072.htm

          回顧走過的路,似乎業內外目前對于的理解都有些局限。當然這跟產業的發展階段有關系,畢竟是一個新興產業,一方面從產業探索者自身的角度出發也處于一個摸索的過程;另外一方面從消費者的認知角度看,也還處于一個比較模糊的階段。

          之所以目前大部分人對于可穿戴設備的認知停留在智能手表、手環的層面,這其中主要由兩方面原因:一是受國外企業技術路線的影響,比如耐克、三星等;二是產業在商業化的過程中,由于受到產業鏈技術的限制,迫使大部分的創業人群選擇了從手表環節下手。

          其實可穿戴設備真正的理解是計算機技術微型化之后,一種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小型計算機,并不局限于人體。當然就人體可穿戴而言,也分為體表外的可穿戴設備與植入式可穿戴,智能手表、手環只是體表外可穿戴設備的一種形態。

          除人體可穿戴之外,還有給動物、寵物的可穿戴設備,給花草樹木的監測的可穿戴設備,以及給工業設備所穿戴的可穿戴設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GE的工業互聯網,其中最為核心的技術要素就是借助于給工業設備穿上可穿戴設備以監測其工作,而國內在工業領域的可穿戴設備起步較國外相比,稍晚了一點。這些將會是往后的一個重點方向。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定義可穿戴設備的話,那就是:“連接人與智能設備的鑰匙”。這也正是可穿戴設備與手機以及其它智能硬件之間最核心的區別,就在于人與物之間的數據化連接,這是手機無法做到的,也是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或是物聯網等產業無法做到的,只有可穿戴設備可以實現。不僅是給設備戴上可穿戴以實現數據化,更是將物與人進行有效連接的一把智能鑰匙。

          價格與價值之間引發爭議

          當可穿戴設備在手表、手環方面扎堆的時候,一種泡沫式供大于需的現象出現了。為什么我會給可穿戴設備產業定義為“泡沫式的供大于需”,是因為從實際的市場需求角度來看是需大于供,而從當前的產業實際情況來看出現了一種非正常的供大于需,因此這種非正常的供需關系就形成了短暫的泡沫現象。而在泡沫中競爭的不同角色為了獲得市場,通常采取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價格戰,或者借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瞎顛覆。

          其實形成這種爭議的關鍵在于可穿戴設備在用戶購買后,普遍出現用戶感覺價格大于價值,總有種買貴了的感覺。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主要出在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配置錯位。也可以理解為企業在定價時所思考的功能、服務、性能等,在用戶實際使用中出現錯位。這種錯位就會容易給人帶來錯覺,覺得這個產業問題很大,一些產品在忽悠,其實這一方面是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個過程;另外一方面是在宣傳的時候,表達方式或許欠精準。

          在我看來,決定著可穿戴設備價格高低的要素無非三個環節,產品硬件本身的成本+增值的應用服務+用戶的生心理體驗。其中產品硬件本身的成本在同一個檔次上的差異不會太大,盡管通過產品硬件本身所能獲取的利潤相對透明,也比較有限,但產品硬件本身決定著產品的層次以及后面兩個要素的定價。

          增值的應用服務+用戶的生心理體驗則是決定價格高低的核心部分,也是定價高低的關鍵部分。同樣是手環,微軟最新發布的售價1200多元,結果微軟的脫銷了。因此對于可穿戴設備而言,利潤不是由產品本身的零部件成本決定,而是由硬件之外的價值決定。

          從目前比較火爆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層面來看,增值的應用服務+用戶的生心理體驗方面還需要發力?;蛘呖梢酝ㄋ椎睦斫鉃?,硬件本身更多的是側重于成本的價格定價,而后兩者則是硬件之外的附加價值,體現的是價值。

          而可穿戴設備的這種價值以貨幣形式進行體現的時候,所表現的形式就是價格。當價值要素還沒有發揮出來的時候,用戶的價格敏感度將會由價值關注轉移到產品本身的硬件關注上。當消費者的價格決策被轉移到產品本身的時候,消費者就會從硬件成本的層面去衡量價格。比如我們去購買塑料水桶,我們的消費決策是產品本身,而非產品的價值,此時我們通常的價格高低衡量依據是塑料原材料的價格。

          今天一些消費者認為可穿戴設備貴的原因顯然不是價格問題,是消費者的消費決策關注點并未從產品本身轉移到價值點上,就容易在價格與價值之間產生錯位。因此,在我看來,決定著可穿戴設備價格的并不是可穿戴設備的硬件本身,而是基于硬件所提供的價值。我們賦予產品的用戶實際使用價值越高,價格也就越高,而產品硬件本身只是價格決策的一個基礎參照,這些價值環節正是可穿戴設備產業接下來需要發力解決的方向。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可穿戴設備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衡南县| 莒南县| 鄂伦春自治旗| 法库县| 略阳县| 高安市| 墨江| 德安县| 神木县| 内丘县| 青阳县| 祁东县| 英山县| 韩城市| 和田市| 和平区| 镇沅| 龙陵县| 神农架林区| 甘肃省| 丹凤县| 灵川县| 宁津县| 肥西县| 东乌珠穆沁旗| 延吉市| 富锦市| 徐水县| 郸城县| 土默特左旗| 凉城县| 乌鲁木齐县| 普宁市| 静乐县| 横峰县| 金沙县| 云林县| 牡丹江市| 信宜市| 长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