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熱量表設計方案
GP21內部有一個脈沖生成器,可以交替發射出能夠驅動兩路換能器的1Mhz脈沖,然后測量這個脈沖從換能器A到B的飛行時間,然后反向測量從B到A的飛行時間。在順流當中超聲波的飛行時間要比在逆流當中超聲波的飛行時間短。假設聲程為S,則S=L+S1+S2。T1:超聲波從換能器A發出,到換能器B接收到,所花費的時間。T2:超聲波從換能器B發出,到換能器A接收到,所花費的時間。當測量完成后,測量結果將通過外部單片機來處理。第一步處理,單片機將會計算出上下游的飛行時間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80767.htmFlow_sum為累積流量(單位:L);
而累積熱量在累積流量的基礎上乘上水的焓值系數以及溫度差即可:
(10)
T2為進水口溫度(單位:℃);T1為出水口溫度(單位:℃);k為水的焓值系數(單位:kJ/kg);Flow_sum為累積流量(單位:L)。
3 M-BUS總線應用設計
對于RS485總線,目前其中大部分是工業用控制系統,RS485通訊接口電路需要DC / DC電源,這不僅增加了系統的成本,同時也增加了智能傳感器的功率耗費,因此其不能滿足電力終端設備的供電要求。M-Bus總線接口電路可以從總線上獲得電能,以及其低功耗可以滿足終端設備供電要求。結合M-Bus可以任意分支并具有高通信率的功能,M-Bus最終被確定在智能傳感器網絡使用。可以大大簡化住宅小區、寫字樓等的復雜布線,并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可靠性高的優點。
M-Bus對電表來講是一種特殊的總線架構并且是由主機控制的由主、從和兩線制電纜連接的分級通信系統。不同的從機不是直接交換信息,而是通過主機。M-BUS是一種新型的國際通用標準儀表總線,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等特點,線路連接途徑是采用雙絞線電纜,連接方式與拓撲結構和極性都沒有關系,比較方便管理和維護。雙絞線不僅能實現300 ~ 9600 bps半雙工異步通信,還能同時完成信息數據的通信和儀表電源的提供。
M-Bus的主要特點:兩個非極性的傳輸線在供電的同時發送串行數據來進行通信,并且每個從機(通過不同的ID區分)都可并行掛載在M-Bus總線上。
(1)主機發送數據到從機。通過改變主機的端電壓值來發送到終端(從機)的電壓。該電壓由36伏的脈沖序列的信號集中表示邏輯“1”,用+ 24 V表示邏輯“0”。在穩定狀態下,線路將保持“1”狀態;
(2)從機發送數據到主機。通過改變總線上的電流大小來傳輸信號。 1.5 mA的電流值代表邏輯“1”。當發送“0”時,電流提高至 11?20 mA。在穩定狀態下,總線上的維持在“1”的狀態;
M-Bus總線的傳輸原理示于圖5。主機采用改變總線電壓但保持總線電流不變的電壓調制方法,發送數據到從機。當主機發送數據“1”時 ,輸出主驅動獲得高電壓;而當主機發送的數據為“0”時,輸出主驅動獲得低電壓。M-Bus從機通過檢測總線電壓變化識別數據“1”或“0”。因為總線上始終存在電壓,從機可以從總線得到電能,但電流的耗費是恒定的。從機使用總線電流調制發送數據到主站,而總線保持較高的電壓。當從機發送數據“1”時,從機耗費恒定電流;當從機發送數據“0”時,從機控制電流調制,以增加電流消耗的一定值。主機通過電流檢測電路和輸出增益數據“1”或“0”檢測調制電流。
如圖6,在該傳感器網絡中,通信站是主,各種傳感器是輔。在同一時間,只有一個傳感器是工作的,其他的都處于閑置狀態。只有當變電站發送地址與傳感器相匹配時,則傳感器將被調用和更改到工作狀態。
4 結論
對樣機進行了分量檢定,從數據上可以得出,流量計量和溫度測量兩項均符合國家行業標準《熱量表》(CJ128-2000)中2級熱量表標準。本項目為內置鋰電池形,內置3000 mAh鋰電池,預計使用壽命超過10年。系統平均電流為24.77 μA,此項指標在國內同行業產品中有很大優勢。
本文來源于《電子產品世界》2018年第6期第76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