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解開鋰電池固體電解質界面成分,盼打造全新電池技術

        解開鋰電池固體電解質界面成分,盼打造全新電池技術

        作者: 時間:2018-04-26 來源:Technews 收藏

          雖然鋰離子電池已經是當今儲能主流,但是其充放電的分子與原子基礎科學至今還是個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9010.htm

          而根據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在《Nature Catalysis》研究指出,研究團隊已突破性地得出電極與液態電解質之間的固體電解質界面(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化學成分。阿貢國家實驗室材料科學部門(MSD)化學工程師 Dusan Strmcnik 表示,這將有助于提高團隊對電池壽命的預測能力,而這對電動車制造廠商至關重要。

          長久以來科學家都致力于破解鋰離子電池 SEI,但只知道電池充電時形成會形成 SEI,在石墨電極上產生千分之毫米厚的薄膜,而該薄膜可保護界面發生有害反應,同時讓鋰離子在電極跟電解質之間穿梭,因此對于鋰離子電池來說,性能良好的 SEI 為必要條件。Strmcnik 指出,電池效率與壽命取決于 SEI 品質,假如科學家可以找出其化學性質與獨立成分規則,即可借由 SEI 提升電池效率。

          因此阿貢國家實驗室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和 BMW 集團的組成國際研究團隊,并成功解開鋰離子電池 SEI 常見化學物質氟化鋰(lithium fluoride)。

        解開鋰電池固體電解質界面成分,盼打造全新電池技術

          實驗和計算結果指出,電池充電過程中會產生氟化氫(hydrogen fluoride)電化學反應,從電解質轉變成固態氟化鋰并生成氫氣,這類反應高度依賴石墨、石墨烯和金屬等電極材料,證明電池催化劑的重要性。

          該團隊也同時研發新型檢測氟化氫濃度方式,由于氟化氫是由濕氣與鋰鹽(LiPF6)形成的有害物質,該檢測方法在 SEI 未來科學研究居關鍵地位。研究員 Nenad Markovic 表示,該研究日后將在 BMW 電池研發中心測試,研究下一步則是計劃設計全新鋰離子電池技術,為當今鋰離子電池開辟另一條道路。



        關鍵詞: 鋰電池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阳县| 锡林浩特市| 富源县| 正定县| 六盘水市| 石林| 麦盖提县| 文山县| 丰都县| 和政县| 威宁| 龙州县| 永新县| 永登县| 监利县| 乌苏市| 栾川县| 定结县| 盖州市| 崇左市| 玛纳斯县| 泸定县| 永靖县| 依兰县| 靖江市| 武定县| 八宿县| 宁蒗| 喀喇| 额尔古纳市| 庐江县| 长丰县| 玉环县| 绥滨县| 宁武县| 沐川县| 上犹县| 浑源县| 咸阳市| 保靖县| 久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