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業界動態 > 無人駕駛10年后才能成型,構建全新的出行生態尚需時日

        無人駕駛10年后才能成型,構建全新的出行生態尚需時日

        作者: 時間:2018-04-12 來源:思達派 收藏

          最近大家在熱炒,李彥宏更是放言幾年內上路,不過在創頭條撰稿人看來,這些都是營銷的隨口蕩蕩而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8213.htm

          為什么會這么說?

          因為這個行業離真正的成熟還早著呢,至少還有10年以上的時間。中國的創業者也好,科技企業也罷,很少有10年那么久的耐性,持續投入一個不一定是未來的項目。想想看,就連谷歌都很少在一些創新項目上堅持5年以上,一般2、3年沒啥希望就關掉了事。

          中國真的愿意做基礎研究,持續投入的就只有華為了。所以,現在熱捧的這些創業者和投資人,過兩年就會偃旗息鼓。真正的贏家最后還是那些把無人駕駛作為最大賭注,又愿意花十年二十年去推進的人們。

          就算技術真的成熟了,想要建立一整套適用于無人駕駛的社會交通安全流程,也任重道遠。技術的成熟,責任的認定,倫理道德的防范,安全保障等等,都需要重新建設。

          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像地鐵、高速一樣,為無人駕駛汽車開辟專屬的交通路線,并且規定其他路線禁止無人駕駛。無人駕駛永遠只是輔助。

          1、要想無人駕駛,就要修建專用的無人駕駛汽車公路

          其實,用不了太專業的思考,就會想明白:無人駕駛不可能防范所有的問題,哪怕機器處理信息的速度比我們快10倍。更何況無人駕駛還可能被黑客,或者出故障。

          無人駕駛誰來負責任呢?這也是一個問題。而且機器處理的永遠是程式化的問題,而現實中永遠有意外發生。要想避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重構無人駕駛的生態系統。那就不僅僅是提高汽車本身的駕駛能力,這個模式僅僅如此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按照趙博思的說法,創新、創業都需要考慮:模式、品控和校正。無人駕駛從模式上來說是可行的,但是要做得到法律、倫理和技術上無瑕疵,僅憑現有的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創頭條撰稿人趙博思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增加“車、路通訊”。就像地鐵、高速公路一樣,為無人駕駛開辟專屬路段才是核心解決方案。

          正如地鐵和高速所做到的那樣,因為大家都行為一致,所以才會相對和諧。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假如高速公路的最右側車道是無人駕駛車道,全都是無人駕駛的車輛,互相之間又有“車、車通訊”、“車、人通訊”,那么除非是惡意破壞,否則不可能出現事故。而且由于車和車、車和路都是有通訊的,所以一旦出了問題也可以及時處理。

          相形之下,如果滿地都是行人,各種交通方式都在,那么任何自動駕駛都不可能避免問題。

          2、“車、路通訊”

          在這個體系中,無人駕駛專用車道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這個環節如果做到了,無人駕駛才有可能持續,也才會真正的改善物流。我期望未來有專門的無人駕駛公路,這樣的公路是獨立的、專門的,充滿傳感器而且也無須路燈、無須各種標志,可以24小時連續作業。

          他們不僅可以取代人類駕駛,而且效率很高。但是,在普通嘈雜的普通街區,這是根本做不到的。

          在普通的街區,即便是無人駕駛車輛,也必須采用人工方式駕駛,這時無人駕駛的作用是,識別車主未知的潛在風險,提供警示甚至強制制動。

          從控制角度來講,一旦無人駕駛汽車脫離“車路通訊”的特定公路段,就應該喚醒車主進入手動駕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無人駕駛就應該停靠路邊等候處理。

          3、“車、人通訊”

          怎么做到剛才這一點呢?答案就是“車、人通訊”。這一點各大巨頭都在各自維度的推進。風投那些事此前也發布過一篇文章,認為蘋果才是最后的贏家。這個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汽車必須能夠對自己的各個控制設備進行自檢,然后及時告訴車主。

          我認為,所有的零件和設備都應具有自己的“神經元”,也就是有傳感器,這樣一旦“神經受損”,車就會及時告知。此外,汽車應該能夠輔助車主決策,并且以正確的方式告訴用戶。

          4、“車、車通訊”

          未來每個車都可以和身邊的各個車進行通訊。這個通訊以毫秒的速度交換時,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比如某個車失控突然加速,在加速的瞬間就通知到周圍30輛車,它們也會隨即做出反應采取避讓措施;而與此同時,這30輛車的避讓措施也瞬間告知它們身邊更多的車,就可以避免更嚴重的損壞。如果更進一步,可以通過緊急狀況外部干預停車或者處理。

          這在人類駕駛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對于無人駕駛的車車通訊,確實非常寶貴和必要的。

          當然這個過程中,怎樣避免泄露隱私的同時更好交互,需要專業級的方案。

          小結:

          在創頭條撰稿人趙博思看來,這是無人駕駛的終極解決方案——專用通道、車路通訊、車車通訊、車人通訊以及更充分的傳感器。

          如果沒有這些,無論如何改進無人駕駛,也不可能具備普適性的社會化生存空間。

          或許有人問,如果當前所有道路都做到車路通訊呢?

          由于存在多種特殊情況,這些都無法在復雜情形下實施。就好比如果高速公路不是僅限機動車,僅限高速行駛的話,那么就失去價值一樣。無人駕駛如果沒有專業的道路,沒有車人分離的舉措,也就無法發展起來。



        關鍵詞: 無人駕駛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游县| 若尔盖县| 远安县| 若羌县| 扎囊县| 日土县| 容城县| 攀枝花市| 同仁县| 读书| 迭部县| 图们市| 景德镇市| 咸丰县| 远安县| 余江县| 永福县| 潼关县| 台东市| 江口县| 开封县| 扶余县| 门头沟区| 祥云县| 响水县| 陕西省| 大田县| 班戈县| 瓦房店市| 谢通门县| 广丰县| 新龙县| 南康市| 潮州市| 青冈县| 清新县| 昭觉县| 万源市| 高清| 波密县|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