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陽春白雪:中國衛通開啟衛星互聯網的春天
未來已來,從衛星互聯網+”到“衛星物聯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3/376918.htm據了解,目前中國衛通的在軌民商用衛星數量已達15顆,綜合排名躍至全球第6位。“中星16”成功發射并提供商用服務,搭建了天地一體的業務運營平臺以及電信級的業務支撐平臺。具備了向大眾消費者和民航客機、海運客貨船、高鐵等提供衛星互聯網接入服務的能力,開啟了我國衛星互聯網發展新時代。
毛孝峰強調,“高通量衛星的成功發布,讓我們第一次形成了與電信運營商非常接近的模式。可以說,衛星通信不僅可以支持軍隊、政府、廣電傳輸等企業領域應用,而且能夠走入尋常百姓家。此外在智慧教育、企業專網應用的測試上取得的成績,讓衛星寬帶成功走出了面向消費者的新模式。
近日,工信部向中國衛通頒發了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批準中國衛通在全國范圍內經營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和衛星固定通信業務。
未來,我國的衛星互聯網發展前景非常可期。
在中國衛通授牌儀式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雷凡培透露,未來五年,中國衛通還將發射3顆高通量寬帶衛星,總容量不小于500 Gbps,實現對我國疆域及“一帶一路”重要區域的全覆蓋。與此同時,中國衛通在航天科技集團的組織下積極參與了“鴻雁星座”(即:全球低軌移動互聯網衛星系統)的建設,計劃將于“十四五”期間基本完成星座全球布局。
屆時,我國將建成高軌衛星與低軌星座結合的全球覆蓋、天地融通、隨遇接入、應用豐富、安全可靠的天基信息網絡體系,滿足國家各類信息服務保障需要,并為衛星互聯網融合地面5G網絡以及物聯網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
可以說,中國衛通獲得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不僅對我國實現國家空間戰略,促進電信業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以及天地網絡有機融合、消除數字鴻溝,推動電信普遍服務,應急通信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能夠在支撐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信息互聯互通與合作發展,拓展從“衛星互聯網+”到“衛星物聯網+”的產業生態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評論